時間:2023-07-07|瀏覽:372
美國現有的監管體系及各部門的職能
總體而言,美國的監管框架沒有統一的立法和監管部門,導致監管和合規成本高昂。從業者需要向多個部門匯報或申請牌照,在滿足不了所有要求時可能會受到處罰。
- Treasury&IRS(財政部和國稅局):制定并執行加密貨幣征稅相關規定。 - SEC(證券交易委員會):對治理代幣的監管較寬松,通常不將其視為證券。只要有一個美國人購買了項目的代幣,SEC就有管轄權。 - CFTC(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對加密行業較友好的監管部門,監管范圍僅限于衍生品領域。 - OCC(美國貨幣總核查辦辦公室):類似于中國的銀監會,涉及穩定幣的多個方面。未來可能為海外穩定幣發行商提供儲備資產托管服務。 - CFPC(消費者金融保護局):監管向消費者提供金融服務的項目方(主要是穩定幣和Defi)。 - FinCEN(金融犯罪執法局):專注于支付領域的監管機構,主要關注反洗錢和反恐怖主義融資。將來可能對Defi領域進行監管。
關于未來美國監管政策發展的展望
穩定幣:穩定幣對整個加密行業影響巨大,政府非常重視。目前美國對穩定幣的監管存在漏洞。未來可能會加強KYC,要求用戶持有穩定幣時提供身份信息。銀行也可能參與穩定幣發行方的業務,要求它們持有流動性強的儲備資產。然而,目前來看,穩定幣對美元影響有限。
征稅:目前缺乏對虛擬貨幣和Defi交易的明確征稅政策。未來,監管機構可能出臺具體的執行政策。耶倫提到的未實現利潤征稅可能會應用于股票和加密領域。
證券發行:關于加密項目發幣是否屬于證券發行的問題存在爭議。美國的證券部門官員已意識到使用傳統證券法來監管虛擬貨幣發行存在問題。SEC委員Peirce提出了避風港規定草案,給予某些項目一個過渡期。如果項目成功實現去中心化,就不需要遵循證券發行要求。這是一個重大突破,但實施還需要時間,并需要國會議員的認可。
基建法案:基建法案對經紀商的定義對加密行業有重大影響。例如,以太坊和比特幣的pow礦工或Defi項目方可能被納入經紀商范疇,需要承擔大量報告義務,尤其是在用戶納稅方面。然而,這個法案在實踐中不太現實,因為以太坊礦工無法得知具體當事人身份。對經紀商的定義需要進一步解釋。
DAO:DAO屬于立法部門的權力范圍。立法過程需要議員提交法案并由國會批準通過。由于DAO不屬于現有組織形態,納稅申報和繳稅義務尚未明確規定。預計未來三年內不會看到相關立法,需要國會議員對DAO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推動立法進展。
熱點:虛擬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