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7|瀏覽:253
21日下午,央行發布公告,公告顯示,近日人民銀行有關部門就銀行和支付機構為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提供服務問題,約談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興業銀行和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等部分銀行和支付機構。
那么央行這次對比特幣以太坊的交易監管公告跟以往有哪些不一樣?
6月1日,鏈法以「金融、能源,比特幣、挖礦」為題,曾經分析過國內的這次監管邏輯,也預測過監管動向。對挖礦的監管緣起于5月21日的金融委第五十一次會議,其中明確有提及,除了打擊「比特幣挖礦」外,也要打擊「交易行為」,鏈法當時的觀點是對比特幣交易的監管關乎「金融安全」。
前些日子,三大交易所關鍵詞被搜索引擎屏蔽,微博大V微博被封,是從流量入口上進行限制。這次約談銀行,就是在資金入口上予以限制,邏輯很清晰。雖然說各大銀行早在2014年就開始對涉加密資產交易進行過限制,但我們應當也注意到,這次央行及其他銀行和支付機構的對外發聲,也存在一些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點。
1、步調高度一致
這次銀行對外的發聲,一開始是農行先發了聲明,但是旋即就刪掉了。而后是央行在官網和公號發布公告。后續開始刷屏,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支付寶等機構接連發布了《關于禁止使用我行服務開展虛擬貨幣交易的聲明》。
2、首次提及“滋生非法跨境轉移資產”
一方面,USDT時常與販毒、洗錢、網賭等黑產“糾纏不清”。另一面,通過在境內用法幣購買USDT,在境外將USDT兌換成其他法幣的對敲模式,實質上就繞過了國家外匯管理制度,破壞了外匯管理秩序。
因此,監管下一階段勢必會對非法跨境轉移資產發力。
3、場外交易商銀行賬戶會成為重點關注對象
這次的監管重點是比較明確的。在掃黑除惡行動中,素有打傘破網,打財斷血的說法。
4、違反銀行公告會如何處理?
以建設銀行為例,其在公告中明確,對于上述涉虛擬貨幣交易的行為,一經發現將立即采取暫停相關賬戶交易、終止金融服務等措施。對發現的違法線索,將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
5、炒幣行為本身的法律定性如何?
從政策層面上來看,虛擬貨幣交易炒作行為,存在金融風險,在監管層面是不鼓勵的,普通民眾要提高風險防范意識,謹慎參與,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有參與持有和交易的自由。
這次由央行發起,其他銀行和金融支付機構采取的一致行動,宏觀上來看,監管政策的方向和范圍都沒有變,跟以往是一致的,強調對九四公告相關文件的進一步落實。微觀上來看,監管的重點更加具體化,有明確的指向性。
對「挖礦」和「交易」的監管緣起于5月21日的金融委第五十一次會議,目前對挖礦的監管靴子基本落地,其監管強度可見一斑。而且在內蒙、四川之后,其他地方的政策也會持續跟進,沒有例外。
另一只對「交易」的監管靴子,在橫向維度的監管強度上,可以參考一下挖礦。封堵交易所流量入口,封禁大V微博,銀行嚴查虛擬貨幣交易,“金融監管要長牙齒”已經萌牙。
如果從「金融安全」視角下看待這次的行動,一切都是合乎監管邏輯的。嚴懲涉虛擬貨幣交易的犯罪,給盲目的炒作市場潑冷水,對于長期主義者來講,是利好!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熱點:虛擬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