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30|瀏覽:275
炒幣“熱”從何而來?“幣圈”亂象何在?“挖礦”如何耗能?區塊鏈如何健康發展?帶著這些問題,人民網“強觀察”欄目特推出“四問比特幣”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在沒有任何政策干預的情況下,中國比特幣區塊鏈的年能耗將在2024年達到峰值296.59太瓦時,產生1.305億公噸碳排放。”4月6日,《自然-通訊》刊登了題為“比特幣的運營可持續性與碳排放政策評估”的研究論文。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汪壽陽表示,研究團隊開發了比特幣區塊鏈碳排放模型-BBCE,通過研究得出,比特幣不僅消耗大量電能,更加劇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環保角度而言,打擊肆意“挖礦”是必要之舉。
比特幣的挖礦是通過特定算法的大量計算產生的。近年來,比特幣因其高利潤吸引越來越多的“礦工”去“挖礦”。而“挖礦”需要使用計算機并競爭區塊播報權。獲得播報權的礦工可以獲得比特幣作為獎勵。在計算的過程中,比特幣全網會消耗大量的電力能源和算力。
比特幣的高耗能特性已經引起世界各國的注意。比特幣消耗的電量已超過人類已知的任何一種支付方式。
一些研究顯示,“挖礦”不僅產生大量能耗,而且可能抵消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過程。
中國已經采取行動,多措并舉全面清理關停虛擬“挖礦”項目。一些地方政府通過控制用電、提高稅收、限制用地等手段推動存量“挖礦”企業盡快退出。同時,加大對虛擬貨幣非法交易活動的打擊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增加監管的威懾力。此外,還應加強風險提示與風險防范宣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