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4|瀏覽:252
隨著A股市場步入震蕩整固期,主動權益基金卸下了往昔的光環,發行市場也趨于平靜。在這種情況下,被動產品成為被基金公司寄予厚望的市場開拓者。
根據Wind統計數據,截至2月18日,今年以來上報的214只基金產品中,指數類基金多達61只,占比近三成,其中絕大多數是ETF及股票指數基金,而主動管理的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只有76只。多位受訪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今年將在ETF產品上投入更多資源,個別公司甚至已為此預留了數千萬元的營銷費用。
經過近兩年的快速發展,ETF領域的競爭格局已經基本確立,頭部化特征顯著。對于擁有不同稟賦的基金公司來說,發力ETF的動機和面臨的處境截然不同:頭部基金公司致力于補齊產品線,穩住規模和行業地位;中小基金公司則想在行業主題產品上獲得突破。
主動到被動細分領域短兵相接
開年以來持續調整的股票市場,給主動權益基金的發行“潑了一盆冷水”。Wind統計數據顯示,1月新成立的基金數量為266只,發行份額僅1188.20億份,較去年12月的3036.57億份,降幅顯著。
當明星基金經理也很難帶動銷量時,不少基金公司果斷地將目光投向了其他產品,ETF就是其中最受關注的類型之一。
“主動權益基金發行放緩已成定局,‘固收+現在又是一片紅海,養老FOF相關政策還沒落地,現在能推的就是一些行業指數基金和ETF。”某中型基金公司市場營銷部負責人告訴記者,推行業指數基金和ETF能補齊產品線,同時也是為了提前布局投資風口。“經過這一輪的調整,消費、科技等賽道的投資性價比逐漸凸顯,但市場上主動基金已經很多,正好趁這個機會把細分領域的指數產品配齊,一旦行情啟動就能乘風而上。”
2月16日,嘉實基金、華安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匯添富基金上報了上證科創板新一代信息技術ETF,此舉意味著科創板細分賽道迎來了首批主題ETF產品。此外,從基金公司年初以來上報的ETF及聯接基金來看,主題型產品占了絕大多數,畜牧養殖、數字經濟、電力公用事業等都是其中的熱門主題。
補齊與突破大小公司策略分化
方向已明,但對于擁有不同稟賦的基金公司來說,發力ETF的動機和面臨的處境截然不同。
頭部基金公司致力于補齊產品線,同時推出更多創新產品,以穩固管理規模和行業地位。以華夏基金為例,在補齊行業主題ETF的同時,也在向SmartBeta、ESG等方向發力,滬深300ESG基準ETF、中證智選1000成長創新策略ETF目前正在發行。另外,證監會網站披露的新產品審批信息顯示,中證智選1000價值穩健策略ETF已上報,或將復制創成長ETF、創藍籌ETF的成長路徑。統計數據顯示,創成長指數自2012年12月31日(基日)至2022年2月18日,9年多時間里累計漲幅達568%,遠高于同期創業板指296%的漲幅。
中小基金公司則想在行業主題產品上獲得突破。上海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權益ETF產品細分態勢十分明顯,有很多行業主題ETF為首次發行,并且出現了很多細分行業ETF和主題概念ETF。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首發行業主題ETF占全部行業主題ETF的58.93%,超過了半數。新行業主題ETF集中在新材料、大數據、物聯網、滬港深、新能源、電池、化工等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產品審批、團隊
熱點: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