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3|瀏覽:305
在過去,人們一直認為市場上的心理狀態主要有貪婪和恐懼。然而,交易界發現還有一種常被忽視的心理狀態,它對交易的影響遠遠大于前兩者,那就是希望和期盼。
我們的人生就是被各種希望和期盼所吸引和誘惑。我們不斷追求各種目標,希望實現這些目標。這些目標就是我們的希望。金融交易也不例外。交易是為了達到財務自由和致富的目標。這是正常的。然而,在具體的交易過程中,滿懷希望是一種非常有害的心理狀態。例如,為了價格能朝對自己有利的方向變化而忽視止損;在市場回調時不退出虧損的頭寸。這些都是出于希望而做出的決策。
希望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古希臘有一個著名的故事,講述了一個雕塑家皮格馬利翁的故事。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個美少女,深深地愛上了這個作品。他每天期盼著這個雕塑能變成活人,成為他的妻子。最終,雕塑變成了一個真實的美女。這個故事讓人們認識到心理因素對交易是否成功的重要性。
有趣的是,許多在金融交易中被認為是優秀品質的特點在實際交易過程中卻可能成為不利因素。例如,一些研究發現,自信與交易凈利潤呈負相關,成為交易中的不利因素。人類是市場的參與者,無論是自動交易還是智能交易都無法脫離人的因素,因此,克服人性的弱點和優化交易者的性格都是市場成功的關鍵。
這種心理現象被心理學界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實驗證明,給予人們高期望會實際產生更好的結果。例如,一個校長告訴兩位老師,說他們是全校最好的老師,將把最好的學生交給他們教育,結果這兩位老師確實培養出了最優秀的學生。
通過這種測試可以了解交易者是否適合從事交易,并幫助正在交易的交易者注意和調節自己的行為。這也可以被視為一種量化的方法。
事實上,許多在現實生活中被認為是優秀品質的特點在交易中可能是不利因素,如堅韌、自信、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