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8|瀏覽:294
2008年,"中本聰"創造了一個無限的"游戲"——比特幣,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在這個游戲里,游戲版本在不停地更新,從1.0版本的數字貨幣到2.0版本的智能合約,從智能合約2.0到區塊鏈3.0。
今天的重點是"礦機",1.0版本中的游戲設備——礦機的進化史。
"CPU挖礦時代,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用他電腦CPU挖出第一個創世區塊。每一個時代,都經歷了算力的指數增長!而現在,比特幣挖礦已進入ASIC和大規模集群時代!然而下一個時代是什么?
電腦CPU起初的比特幣挖礦機比較原始,挖礦機器就是電腦CPU。2009年1月,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就是用他的計算機CPU挖出了第一個創始區塊。起初的電腦CPU算力很小,但是產量巨大。如果當時的Geek們把挖到的比特幣保存到現在,估計都是富翁啦!顯卡伴隨參與挖礦的人越來越多,大約過了一年多的時間,電腦CPU挖礦已經收益寥寥。自此,顯卡GPU挖礦進入歷史舞臺。
2011年開始,顯卡挖礦大熱,"一卡難求"的現象時有發生。當時的AMD高端顯卡,各渠道全面售罄,有價無市!同時,相伴隨的是挖礦算力和難度大漲!
FPGA
相比電腦CPU、顯卡挖礦及ASIC挖礦,FPGA挖礦的時代特別短暫,僅存半年時間。
2013年年初,南瓜張研發了第一臺FPGA礦機——南瓜機,開啟了FPGA挖礦的新紀元。
2013年5月,央視首次播放了比特幣相關的新聞,使得南瓜機收到無數慕名投資的廣泛歡迎。芯片也一度從最初的400元熱炒到1100元每片。直到2013年6月份,烤貓USB礦機的推出才使得南瓜機退出歷史舞臺。
ASIC
2013年7月起,礦機進入百花爭鳴的季節,大量ASIC礦機廠商如雨后春筍般出現。ASIC芯片也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進化,從110nm到55nm,從55nm到28nm,從28nm到現在的16nm。
而伴隨芯片升級,帶來的是產業的優勝劣汰。2013至2014年,全球陸續約有30家區塊鏈芯片廠商誕生。而截止到2015年底,市場上僅存的礦企數量屈指可數。
未來礦機?
伴隨比特幣網絡和區塊鏈應用的發展,礦機這個物種不僅僅局限在"造富機器"。在未來,它更多的定義是"智能機器"。
21Inc.聯合創始人兼CEO認為,機器網絡是繼萬維網和社交網絡之后的第三個網絡,在該網絡中,所有的連接實際上都是機器間直接的支付行為。21Inc.以嵌入式挖礦為理念,著眼于未來物聯網的潛力,希望通過嵌入主流的消費電子設備在后臺挖礦,通過無限的數字貨幣流來從事微交易。未來10年,物聯網設備的數量將大幅增加,如此多的上網設備通過中心化的方式來管理效率低下。IBM認為,未來的每個設備都能進行自我管理,即設備自治。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去中心化的分布式云網絡的物聯網,各個設備彼此相連,解決節點信任問題。
由于區塊鏈共識機制所建立的,實際上是基于算法的一種自動化組織架構。因此,將相似的算法邏輯應用在人工智能的交互上所實現的是人工智能"社會規則"。未來整個物聯網世界的所有智能電子設備的內部,都有可能帶有一顆接入區塊鏈網絡的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