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6|瀏覽:268
犯罪分子常使用的名為“跑分”的洗錢手段其實是個陷阱。隨著虛擬貨幣的興起,一些詐騙團伙開始利用虛擬貨幣轉移和洗白贓款。他們在網絡上發布兼職信息,招募社會人員在交易平臺上買賣虛擬貨幣,讓兼職者提現至平臺錢包,從而實現資金清洗。
由于區塊鏈錢包具有匿名性,買賣過程中實際留痕的只有兼職者,犯罪分子則隱藏背后。已公布的案例表明,參與“跑分”非法活動的兼職者中,很多是學生。他們本想找個兼職賺點零花錢,卻不小心被騙,不僅無法獲得報酬,還面臨法律懲處。
近年來,在全國公安機關、銀行等多方打擊下,傳統的采用買賣和租用他人的銀行卡等層層轉賬轉移贓款的洗錢手段被有效遏制,而利用虛擬貨幣在“跑分平臺”洗錢已成了新潮流。相關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網絡罪犯利用加密貨幣洗錢金額達到86億美元,比2020年增加了30%。針對利用虛擬貨幣跨境洗錢的非法行為,相關執法部門已高度重視。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了259起與虛擬貨幣洗錢相關的案件,收繳了虛擬貨幣價值超過110億元。
虛擬貨幣并不是非法行為的天然保護膜,參與“跑分”兼職也絕非正當職業。揭開“跑分平臺”交易套現的真相,應讓民眾警醒,不要被所謂“低風險高利潤”的迷惑所騙。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還為其提供技術支持或幫助的行為已經觸犯法律??赐浮芭芊帧毕村X非法行為的本質,我們應果斷拒絕誘惑,并通過合法渠道進行舉報。
為了積極治理從事洗錢非法活動的網絡黑灰產業,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督和監管力度,并與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協作共治?;ヂ摼W平臺應充分利用自身掌握大量用戶資源、賬戶信息和通訊數據的優勢,加強研判,建立健全風險防范機制,并在發現異常情況時進行及時預警。
本文作者為經濟日報記者李萬祥。
熱點:虛擬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