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1|瀏覽:338
長沙發布 發布時間:2022-03-11 20:24 中共長沙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關注
近期,全國各地發生多起投資虛擬貨幣電信網絡詐騙的案件。此類案件極具迷惑性,受害人容易遭受巨大損失,現解剖近期案例予以警示。
【案例回放】
2021年12月初,譚女士被一名網友拉入一個名叫“帶你圓夢”的QQ群,兩名“老師”在群里輪流語音授課,講解“投資理財”知識。12月23日下午,“楊老師”講課時介紹,他師兄“王總”是北京證券交易所的高管,該交易所剛引進了“Bielke”虛擬貨幣投資平臺,收益很高,推薦下載關注,并在群里發送了下載網址。譚女士點擊網址,下載了這個“Bielke”APP,注冊進入后發現該APP里有一些介紹虛擬貨幣的文章和一些客戶投資賺錢的案例。譚女士有些心動,聯系“楊老師”。“楊老師”告訴譚女士,虛擬貨幣只在國外發行,在國內投資虛擬貨幣只能通過內部渠道私下購買,譚女士可以將錢轉給他,由他代操作,盈虧數據可以在平臺查看。
2022年1月2日、3日,譚女士兩次向“楊老師”指定的銀行卡轉賬共8000元,1月4日,譚女士查看平臺顯示已盈利9500元。當天晚上,“楊老師”向譚女士轉賬6500元,并告訴譚女士,提現要收取30%的手續費。譚女士覺得收益可觀,便加大投入,隨后六天譚女士先后向“楊老師”轉賬匯款8次。譚女士每天查看盈虧情況,她的平臺賬戶余額始終處于盈利狀態,但她覺得提現手續費太高,就一直沒有提現。1月10日晚上,譚女士發現平臺無法登錄,聯系“楊老師”后遲遲不回復,才發現被騙。
【受害人心理分析】
心存貪念 騙子利用人性“貪欲”的弱點,設置“高額回報”的投資騙局,誘導受害人上鉤,然后快速施以小利,讓受害人覺得賺錢很容易,深信不疑,進而加大投入。
盲目輕信 騙子抓住了受害人對“虛擬幣”不了解或一知半解的特點,加之網上有不少虛擬貨幣幣值高漲的報道,誘導受害人對投資虛擬幣產生興趣。騙子包裝成“老師”身份,向受害人透露“內部渠道”,受害人小額投入,騙子會快速返利讓受害人嘗到甜頭,騙取受害人的信任,讓受害人感覺自己“跟對了人”,堅定投資信念。
淺層思維 騙子開始并不推薦投資虛擬幣,而是先以“老師”的身份進行投資講座,誘發大多數人的“淺層思維”,相信他的說辭。而實際上“老師”的講座是一個“引子”,目的是獲取受害人的信任,并通過群里群友曬出假盈利截圖,激發受害人的從眾心理,受害人往往就“憑感覺、憑經驗”落入圈套。
【犯罪手段揭示】
1、騙子廣撒網、添加好友,吸引受害人,將受害人拉進早設好的“投資理財交流群”。騙子在群里假扮“老師”“專家”講解投資知識,透露“內幕消息”,群里其他騙子假扮“網友”就會吹噓“專家”實力。
2、騙子騙取受害人信任后,誘導受害人投資虛擬貨幣。騙子以“國內不能直接購買虛擬幣”為借口,誘騙受害人將資金轉到指定銀行賬號,小額投資后,騙子快速返現讓受害人嘗到甜頭,目的是放長線、釣大魚。
3、騙子在平臺后臺數據庫修改數據,讓受害人在平臺賬戶上看到盈利假象,并編造高額提現手續費,目的是讓受害人不輕易提現,延長詐騙時間,騙取受害人更多的錢。
【警方提示】
1、轉賬投資虛擬數字貨幣,都是詐騙。在我國,投資虛擬貨幣不受法律保護。
2、不點擊安裝他人推薦的來歷不明的APP進行投資理財。投資理財必須選擇合法正規的平臺和機構。不向陌生人盲目轉賬理財。不點擊網站鏈接或掃描二維碼下載投資理財軟件或APP。
3、不盲目加入未經核實的投資理財群。這是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