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6-08|瀏覽:265
近年來,由于國內政策對虛擬貨幣及相關交易、投資持負面態度,許多幣圈KOL(關鍵意見領袖)紛紛從微博、知乎、抖音等國內社交媒體平臺轉戰至推特(Twitter、X)和YouTube等國外平臺。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中文幣圈內容較去年同期增加了87%,幣圈已成為中文推特的熱門話題之一。
對于KOL而言,通過積累大量關注和流量,實現流量變現是主要訴求。常見的變現方式包括知識付費、項目推廣、帶單返傭和SocialFi等。邵律師曾對這些變現方式涉及的法律風險進行過分析,如知識付費、帶單返傭和SocialFi等。在實際操作中,KOL為項目方做推廣引發的法律風險較為常見,且邵律師處理過多起相關的刑事案件。
本文將分析幾個典型案例,并探討幣圈KOL為項目方做推廣可能涉及的刑事罪名。
1. KOL為虛擬資產交易平臺做推廣
虛擬資產交易平臺JPEX爆雷事件被視為“香港幣圈涉刑第一案”。多位明星和網紅為該平臺宣傳推廣,包括香港藝人張智霖、臺灣歌手陳零九、香港模特莊思敏等。JPEX自稱已取得加拿大、美國及澳大利亞的牌照,但香港證監會將其列入無牌公司及可疑網站名單。2023年9月18日,香港警方拘捕了多名相關人員,包括網紅林作和陳怡。
2. KOL為幣圈項目站臺喊單
項目方XIRTAM自稱是世界上第一個先進的非KYC區塊鏈聲譽建立系統。2023年3月開始,XIRTAM在中文區的KOL大量宣傳,呼吁散戶購買,結果項目方以詐騙超過2000以太坊資金后跑路,代幣價格在幾小時內下跌超90%。項目方已在四川綿陽歸案,而最大的嫌疑人KOL時光和默默自5月3日起再無更新。
3. KOL為項目方發布引流關注推文
某KOL在社交平臺上擁有30萬粉絲,為項目方發布三條推廣推文,收到2700美元報酬。隨后,粉絲反映該項目方是“殺豬盤”,不少用戶在平臺中購買了大額理財產品后無法取回,項目方已失聯。
若項目方涉嫌刑事犯罪,而KOL在推廣中起到明顯作用,則可能被司法機關認定為共犯,承擔刑事責任。常見的涉刑風險有詐騙罪、開設賭場罪和傳銷犯罪等。
1. 詐騙罪
如去中心化博彩類游戲平臺ZKasino涉嫌詐騙,項目方人員被荷蘭財政信息和調查局逮捕。KOL若明知項目方涉嫌欺詐并進行宣傳推廣,則可能構成詐騙罪的共同犯罪。
2. 開設賭場罪
KOL若參與推廣虛擬貨幣交易平臺,作為代理發展下線,則可能構成開設賭場罪的從犯。根據法律規定,參與賭博網站利潤分成或擔任代理并接受投注的,屬于開設賭場。
3. 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
如江蘇鹽城辦理的Plus Token 400億虛擬幣傳銷案,項目方以提供數字貨幣增值服務為名進行傳銷,涉案人員獲刑2-11年不等。KOL若參與推廣傳銷項目,即使不屬于項目方成員,仍可能被認定為傳銷犯罪。
作為“關鍵意見領袖”,KOL需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在推廣項目時,應進行盡職調查,審慎評估合作方的背景和風險。無論身處國內還是國外,KOL都應首要考慮刑事風險,因為世界各國的刑事管轄具有“長臂管轄”特征。必要時,建議咨詢專業律師,確保自身行為合法合規。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不構成法律建議。讀者應根據自身情況,咨詢專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