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4|瀏覽:270
從基層治理現代化的一般規律和特點來看,大數據不僅是一種物態,更是一種應用;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思維。隨著互聯網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數據技術正在成為全面打造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支撐,這將會改變以往依靠經驗分析判斷事物的狀況,取而代之的是大數據治理模式,全面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拓展基層治理內涵?;鶎由鐣卫砗w地方治理、鄉村治理、社區治理、環境治理等諸多方面,涉及人口、環境、資源、民生等種類繁多的大量數據,這些數據是保障基層治理結構合理化和激發基層治理活力的寶貴資源。在新時代背景下,大數據賦能基層社會治理實踐絕不僅僅是人口、環境或資源等要素的簡單疊加,而應通過利益的協調與整合來實現基層有效治理,通過分析研判、深入調查和科學決策,破解基層社會治理難題。
重塑基層治理體系。大數據時代的基層社會治理,信息獲取能力空前增強,擁有對海量基層大數據的占有、分析、處理的主導權,有助于以此為基本參數和坐標進行基層治理體系的構建,運用大數據探索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合作共治。推動基層治理方式的系統性重構和創新性變革,是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題中應有之義。
創新基層治理模式。在未來的基層治理中,大數據思維將引領不確定性環境下基層治理模式的新發展。大數據思維要求基層治理模式體現出基于現代社會治理體系構建的系統思維、基于信息化治理的大數據思維和基于科學研判的前瞻思維,能夠依托大數據管理和區塊鏈技術,通過提升基層治理智能化水平,從海量衣食住行、醫療教育、收入消費等數據終端中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繼而在多個主體之間實現協作信任與一致行動,通過建構基于大數據系統“多元共治”的“合作”“共享”機制,統籌開展復合型基層大數據管理特征庫和分析模型建設、驗證和推廣,在基層大數據治理實踐中整合優化各類信息資源,形成互信、互助、互擔的整體數據鏈,進行滾動跟蹤預測,實施高效、專業、精準保障,以信息化治理模式創新助推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
提高基層治理研判感知。未來的基層治理亟須進一步推廣大數據技術應用、適應現代信息技術革命的發展趨勢。顯而易見,推進基層治理實踐也必將高度依賴海量大數據的分析與研判的有機結合。由于信息瞬息萬變,基層治理變革在“計劃式、預案式”協同的基礎上,更加強調動態管理,實時掌握社會基層運行態勢,快速分析決策,最大限度地滿足現代基層治理需要。
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未來基層治理,在大量的數據分析下,通過對海量數據信息交換、共享、使用等一系列數據的采集和整合,強化科技手段運用,進一步科學評估基層治理效能,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基層治理方案,實現基層社會治理資源整合、力量融合與功能聚合。
升級信息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鶎由鐣卫淼膶嵺`與探索,離不開信息化相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近些年,在大數據技術迅猛發展及廣泛應用的驅動下,對于信息化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長,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都致力于搶占先進技術高地,對于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高度重視。
擴充和發展信息化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可以采取引進和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彌補人力資源上的缺口。通過建立良好的引進培養和選拔任用機制,促使信息化應用型專門人才不斷更新升級自身知識儲備,進一步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適應激增的信息化治理需求,為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發展動能。
來源: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