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8|瀏覽:355
據了解,《金融分布式賬本技術安全規范》是國內甚至是國際金融業的第一個區塊鏈規范,而此次央行發布的《規則》則是首個由最高權威機構頒發、較為完整的對區塊鏈體系和產品的技術標準和評估辦法,從頂層設計的角度給出一整套的評估規范,這對于未來區塊鏈行業未來長足健康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根據相關文件中顯示,該文件給出了區塊鏈的定義,并從技術要素評估、到性能評估、到安全性評估,提出了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應用實施需要考慮的三大維度,對產品設計、軟件開發和系統運營給出了具體的技術指標、評估方法和標準。
“這是金融體系內區塊鏈系統和應用的頂層設計,其影響力將遠遠超過金融行業本身。”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委員夏平表示,該文件將使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發展走上高標準、嚴規范、高規格的發展之道,這意味著從長期來看將利好整個區塊鏈行業的健康發展。
金融機構需定期開展外部安全評估、展開備案工作
央行于7月10日下發了《通知》及《規則》,該通知要求,金融機構結合《規則》,建立健全區塊鏈技術應用風險防范機制,定期開展外部安全評估,推動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規范應用。同時央行要求金融機構按照相關規定,展開區塊鏈應用技術的備案工作。
不僅如此,央行還要求行業協會根據工作需要按照《規則》加強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行業自律管理,建立健全自律檢查、信息共享等機制。
“從2019起,所有區塊鏈系統均需在國家網信辦備案。”
夏平解讀全文后指出,但從具體的技術與行業指標而言,這是國內首次由最高權威機構頒發,其影響力將遠遠超過金融行業本身。金融科技已經成為當前金融創新的引擎,一個統一的指標和門檻,對于區塊鏈金融類應用的健康發展十分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該文件具體涉及各類銀行、證券股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私募、保險以及支付行業,包括涉及區塊鏈技術的金融業務系統、科技產品。
央行首次給出區塊鏈定義?未提及“去中心化”及“通證”
《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評估規則》中央行給出了區塊鏈的定義:即一種由多方共同維護,使用密碼學保證傳輸和訪問安全,能夠實現數據一致性、防篡改、防抵賴的技術。
“這是央行第一次在公開場合闡述了什么是區塊鏈的問題。”
夏平表示,這里有幾個值得注意的關鍵詞匯,區塊鏈是需要“多方共同維護”,換句話說,由多個獨立主體共同維護的體系,才是區塊鏈。其次,密碼學是區塊鏈技術的基石;再次,防篡改和防抵賴,這是區塊鏈立身的根本。最后,數據一致性,即通過共識機制來保證數據的可靠保存與傳輸,則是區塊鏈的核心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在區塊鏈討論中常常出現的概念,并沒有在這里出現,比如“去中心化”、“通證”。夏平認為,其意義十分重大。“正本清源,這為區塊鏈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南作用。”
三大維度評估金融體系區塊鏈?必須遵守創新底線
央行將從技術要素評估、到性能評估、到安全性評估等三大維度對金融體系的區塊鏈系統、應用進行規范,規范內容十分詳盡。
在技術要素評估上,分為賬本技術、共識協議、智能合約、節點通訊等10個方面,深入到項目實施的方方面面,既考慮了所選擇技術手段的先進性和功能性,也兼顧了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性能方面,單獨列出,在吞吐率、同步性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
安全更是考慮的重點。《規則》中既涵蓋了信息系統中的固有問題,如基礎軟硬件,隱私保護、運維等,也針對區塊鏈的特點,在共識協議、智能合約、賬本數據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規則》還將每項評估結果分為“符合”、“不符合”、“不適用”三個等級,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