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8|瀏覽:331
這樣的制度,必須依賴某種方式來證明,誰取得了一個區塊鏈的打包權(或稱記帳權),就可以獲取打包這一個區塊的獎勵;又或者是誰意圖進行危害,就會獲得一定的懲罰,這就是共識機制。
共識機制在區塊鏈行業中極其重要,只有運行規則清晰明了,才能被接入更多的行業進行落地應用。目前,區塊鏈共識機制主要有四種,分別是PoW(工作量證明)、PoS(權益證明)、DPoS(委托權益證明)和PoC(容量證明),這一期主要給大家介紹的是POC容量證明。
——《如何玩轉CoinEx》區塊鏈科普欄目
【ViaWallet是ViaBTC旗下產品,致力于打造一款全幣種資產管理的去中心化錢包,未來您只需要一個ViaWallet即可管理所有資產,ViaWallet同時也支持Staking(質押)以及去中心化交易所,為您提供更豐富多樣的產品功能,目前已經支持BTC、ETH、BCH、TRX等16+種主鏈資產、100萬+代幣資產。】
概念
POC,全稱ProofofCapacity,即容量證明,也稱空間證明(PoSpace,ProofofSpace),是一種通過存儲容量的多少來決定區塊生成權的算法,通俗來說就是用硬盤挖礦。
POC的挖礦方式和之前提到的POW和POS有什么區別呢?POW是用CPU(計算芯片)挖礦,芯片計算越快、就越容易挖到礦;PoS憑持幣量挖礦,持幣越多,就越容易挖到礦;DPoS是根據投票決定超級節點,獲得的投票越多,成為超級節點進行挖礦的可能性就越大;而PoC憑借硬盤挖礦,硬盤容量越大,就越容易挖到礦。
本質上,POC容量證明也是POW工作量證明的一種,只不過POC更加特殊,或者說其實是一種對POW進行了優化的新算法。傳統的POW算法耗能非常大,每年消耗的電力堪比一個歐洲中型發達國家的消耗量,而POC采用硬盤挖礦,硬盤的功耗極低,大大改善了資源消耗問題。
起源
POC機制其實早在2014年就出現了,首個運行POC機制的項目叫BurstCoin,由創始人BurstCoin提出。BurstCoin項目誕生沒多久后創始人就消失了,只留下社區在運營。很多人懷疑BurstCoin就是中本聰,因為POC就像是改良版的POW,但除此以外并沒有過多的痕跡表明。
那個時候Burstcoin的共識機制還不叫POC,而是被稱為ProofofSpace(PoS),空間證明,至今百度詞條中的描述都可以找到對Burstcoin的簡短介紹:“PoSpace已用于2014年8月成立的Burstcoin加密貨幣。Burstcoin聲稱擁有一種綠色算法,有利于設計小型礦工,使交易成本更低,網絡更分散。”
后來因為ProofofStake(權益證明)實在太火,為了避免歧義,ProofofSpace改成了ProofofCapacity,也就是今天所說的POC容量證明。
原理
傳統的POW機制挖礦利用的是計算機的計算能力,芯片越牛逼,算力占比越大,挖到的幣也就越多;而POC機制挖礦利用的是計算機的硬盤空間大小,硬盤容量越大,儲存在硬盤里的哈希值就越多,礦工就越容易匹配到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