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8|瀏覽:254
事實是,它們中沒有任何一個是接近于比特幣的。當你深入了解這些代幣,你會發現它們都是些流動性差、不安全、集中化的模仿者,由膨脹的營銷預算支撐,以尋找那些口袋里有大把鈔票的傻瓜。它們追逐錯誤的指標,并建立有缺陷的激勵結構。記住!不要被海妖的歌聲所迷惑。現實是,只有一種“投資級”數字資產——比特幣。
“在我最近與認真尋求配置的投資者,比方說超過5000萬美元的對話中,100個中有100個是關于比特幣的,沒有任何對話是關于其他加密資產的。”——Robert Gutmann,NYDIG的CEO
抄襲的將持續落空
硅谷的創業公司晚上睡覺時,做夢都想打造一個能抓住比特幣帶來的巨大回報的東西。比特幣,從一個白皮書上,價值為0美元的想法,到擁有7000億美元的市值,只用了12年的時間。而所有這些都是在沒有資金的情況下進行的。沒有CEO,也沒有營銷團隊。只有體現在一個強大協議中的一套正確的經濟激勵機制,在各種困難中不斷成長和適應。硅谷的科技界人士沒有意識到的是,這不僅僅是一場誰擁有最好的技術或營銷策略的競爭。比特幣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字稀缺性的第一創造,而且它的構建方式是,一旦它的第一個版本發布,它就永遠不會改變。
“當科技工作者碰到比特幣時,他們就想擺弄不同的參數:區塊大小、貨幣政策、核心能力/效用等。在構建應用時,這是正確的思維方式,但在構建金融系統的基礎層時,這恰恰是錯誤的思維方式。”——Dan Held《為什么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