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5|瀏覽:271
本篇文章來自于stake.fish的運營經理Junkim。Jun來自韓國,擁有經濟學背景,此前在著名咨詢公司EdgeworthEconomics擔任高級分析師。對于staking有非常深入的見解。在他看來,隨著staking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將加入staking。但與此同時,行業也面臨著資產安全性、驗證者的可持續性、監管明確性、市場競爭加劇和代幣價格大幅波動等挑戰。
作者:JunKim(stake.fish) 翻譯:小毛(stake.fish)
stake.fish成立并投入運營至今已經六個月。我們在這段時間內努力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建立EOS主網節點,成為LoomNetwork第一批驗證者,參加Cosmos測試網并上線CosmosHub成為驗證者。現在我們也正支持Tezos,并一直秉持開放態度致力于調研更多的staking項目。
王純于2018年夏成立bitfish,bitfish自成立起便矢志成為支持PoS生態的區塊鏈項目。但bitfish的野心并不僅限于此。為了精簡運營,我們成立專門經營staking業務的子品牌stake.fish。stake.fish團隊預計在未來2到3年內,PoS項目至少會達到全網40%到50%的市值。
stake.fish一直致力于打造staking項目的安全基礎。王純建立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PoW綜合性礦池。所以我們的目標自然也是追求在PoS生態中打造出承擔類似角色的staking礦池(多鏈驗證者)。在此過程中,我們不斷優化產品,也從與各種項目團隊、驗證者、持幣者的交流中學習中受益匪淺。
一直以來,我們樂于與其他團隊或個人分享我們的知識見解。而這一次我想通過這篇文章,以一種更普遍的形式與任何對staking感興趣的社區成員分享我們的觀察和思考。
厚積薄發的staking經濟 「PoS生態會蓬勃發展」,如今已經證明是站得住腳的。除了已經計劃遷移至PoS共識的項目(比如以太坊),大多數現在正在募資的新項目也計劃采用staking機制。比如,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已經完成InitialExchangeOffering(IEO)的項目。
盡管沒有足夠多數據來預測每個項目會有多少流通代幣會鎖倉進行staking,但是目前的結果已經顯示出staking的巨大潛力。45.05%的平均質押率(質押的代幣/全部流通的代幣)數據顯示出長期持幣者已經發現了staking的價值,手中的代幣雖然流動性有所降低,但避免了被稀釋的風險同時維護全網的安全。
再來看看實際被鎖倉進行staking的總資金,我估計截至目前至少已有50億美金參與了staking,大約占排名前50代幣總市值的3%。明年,隨著很多新項目的主網上線,老項目共識機制遷移至PoS,參與staking的總資金可能將達到300億美金,更多人會意識到staking意義從而提高質押率。
一些現有的問題(潛在的機會) 代幣分布的公平性: PoS區塊鏈網絡的去中心化程度不應該通過staking委托量的比例來衡量。到目前為止,我們認為代幣分布是衡量去中心化程度最重要的指標。首先,選擇驗證者的轉換成本接近于零。其次,即使某驗證者占有網絡大量的委托量,但該委托量的真正所有者還是代幣持有者,持幣者可以自由切換驗證者來平衡staking比例的分布。因此,與PoW工作量證明機制相比,代幣分布是在PoS區塊鏈網絡上實現健康去中心化網絡的關鍵。
驗證者的可持續性: 驗證者提供staking服務并收取手續費,這些手續費完全以項目的代幣形式支付。而驗證者最大的兩項成本——服務器硬件費用和員工成本,多數情況下仍然需要驗證者使用法幣進行支付。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