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2|瀏覽:277
這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大學生為什么屢屢成為傳銷者的目標?他們又該如何保護自己?昨日,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案例進京打工入傳銷有驚無險。因為過年晚,2015年的這個寒假被網友稱為“最長假期”,長達近兩個月的時間,讓不少大學生動了打工的念頭,寧夏某高校的小蔡就是其中的一位。快放假前,小蔡和高中同學聊天時,對方熱情地邀他到北京,說:“有個養殖基地,可以賣鮮花、綠化苗木掙錢。”小蔡之前聽過被騙入傳銷的事,但因為是認識的人,再加上“以前聽說傳銷不讓用手機,通訊工具全沒收,而我同學手機、QQ都用著呢”。就這樣,1月12日,有過一絲疑慮的他最終坐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
第二天,小蔡到北京西站后,他的高中同學和另一位年輕人過來接站,隨后,坐了幾個小時的地鐵、公交車和大巴后,小蔡來到了一個“小縣城”。兩室一廳的房間里,住了七男四女,都是年輕人。當天下午,大家坐在一起上課,小蔡這時心里篤定,自己進了傳銷組織。后來幾天,小蔡一直伺機逃跑,不過,讓他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傳銷組織不但沒有沒收他的任何東西,而且出入自由。原本還籌劃著如何逃跑的小蔡頓時松了一口氣。18日上午,小蔡和其他傳銷人員外出吃完早餐后,趁對方不注意,一撒腿上了輛電動三輪車,成功逃了出來。
說法多是經濟困難學生有人解救后還不愿離開。陳宏宇是銀川市興慶區公安分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大隊長,他告訴記者,以前在接觸這類事例之前,他也疑惑:大學生怎么能被騙進傳銷組織呢?后來發現,除了大學生閱歷少、涉世未深這一特點,誤入傳銷的學生大多經濟條件比較困難。“最初是被同學、親朋好友介紹的,剛進去的時候先給嘗點甜頭,后來傳銷組織成員要求他們交錢,他們就開始欺騙自己的同學、朋友,發展下線。”陳宏宇說,被騙的學生很少被限制人身自由,大多自愿留在傳銷組織,有的甚至被解救后還不愿意離開,相信“在這兒能掙錢”。
借小蔡的經歷,陳宏宇提醒大學生,大學本就是以學習為目的,擺正心態,踏踏實實,先別忙著“掙錢”或增加“社會閱歷”。此外,傳銷分子就是靠熟人下手,莫要輕信認識的人。
建議如何防騙防上當應該給學生講講。對于大學生誤入傳銷的事情,學校管理方又是怎么看的呢?寧夏大學經管學院學生辦公室主任黃旭興認為,大學生是否受騙上當,主要還是因人而異。不提倡學生假期打工,“春節嘛,多陪陪父母,好好團聚過年”。記者了解到,包括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在內的一些寧夏高校,在入學時,學生會收到一本安全手冊,內容涉及維護人身安全,防火防盜、防騙防上當等,不定期也有相關手冊,也會舉辦相關的講座,但就如何預防傳銷這種事,都沒怎么提過。“今年寒假長,好多同學都說要打工,以前對傳銷都是道聽途說,這次遇到的,跟之前聽的不一樣,反而讓我沒了警惕,排除了顧慮。”親身經歷后,小蔡覺得“誰能給我們講講這些,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