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礦是指利用芯片的計算能力,在
比特幣系統中通過進行“哈希碰撞”來贏得記賬權,并獲得比特幣的獎勵。這個過程通常被形象地稱為“挖礦”。中國在比特幣挖礦活動中最為活躍,據數據顯示,中國占全球比特幣挖礦算力的65%。在挖礦過程中,最重要的成本是電費,所以礦場一般聚集在電力充足且電費便宜的地區,比如新疆、內蒙古等火力發電豐富的地區,以及云南、四川、貴州等水力發電豐富的地區。然而,火力發電的能耗很大,與近期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等政策相違背,而水力發電相對更清潔,但四川、云南地區還存在“棄水問題”。早在2018年,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就要求各地方政府引導挖礦企業有序退出。隨后,2019年4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征求意見稿)》,將
虛擬貨幣挖礦歸入應當淘汰的類別,但正式版本中將挖礦從淘汰名單中刪除。今年5月2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會議,要求堅決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防范金融風險。緊接著,5月25日,內蒙古發改委發布了《關于打擊懲戒虛擬貨幣“挖礦”行為八項措施(征求意見稿)》,對不同類型的挖礦企業提出了不同的打擊懲戒策略。其他地區也開始整頓虛擬貨幣挖礦產業。6月9日,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通知,全面關停虛擬貨幣挖礦項目,并嚴禁新建挖礦項目,同時查處違法行為。類似的措施也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和云南省實施。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礦機所在的礦場并不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據報道,云南省能源局正在加強比特幣挖礦企業用電的管理,將查處違法行為并中止供電。目前,四川的動向仍未確定。總之,投資有風險,需要謹慎對待。
數字貨幣投資存在較大的風險和不可預知性,本文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鼓勵和建議。
熱點:哈希 挖礦 數字貨幣 比特幣 特幣 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