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7|瀏覽:296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首次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集體學習時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要注意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提高運用和管理區塊鏈技術能力。當前,區塊鏈處于技術融合、功能拓展、產業細分的階段,為我們占據創新制高點、取得產業新優勢、拓展治理新領域提供了難得的時間窗口期。發展好、運用好、治理好區塊鏈,推進“區塊鏈+治理”,對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對“區塊鏈+治理”需加強認識
區塊鏈是對分布式網絡系統、鏈式數據結構、加密技術、共識協議、智能合約、激勵機制等技術進行融合創新的新興領域,開創了低成本構建可信協作和計算的新型信任機制的先河。“區塊鏈+治理”主要包括通過區塊鏈豐富治理手段以及對區塊鏈本身的治理兩個方面。
通過區塊鏈豐富治理手段
區塊鏈可通過密碼學和分布式共識協議來實現數據的多方維護、交叉驗證、全網一致、不易篡改,助力信任逐級傳遞和穿透式監管。因此,區塊鏈可為促進數據共享、優化治理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等提供可信的新路徑,進一步促進治理結構扁平化、過程透明化、能力現代化,推動國家治理朝著更加互信的方向發展。
以政務數據共享領域為例,目前政務數據資源各自為政、數據定義標準不一、共享機制效率欠佳、數據流轉安全風險等問題突出,通過區塊鏈有助于建立對數據流通的信任機制,有效支撐政務數據實時、全面、安全、可靠的可信共享。如北京市聯合華為推出目錄鏈創新共享交換,旨在解決“死數據、重數據、錯數據”等問題,實現北京市16個區和69個市級部門的數據共享。北京市海淀區推出基于區塊鏈的“不動產登記+用電過戶”同步辦理新舉措,實現以二手房交易為主的各項服務聯動辦理,有效提高了政務效率和服務水平。
對區塊鏈的治理
目前,區塊鏈技術仍處于高速發展、創新活躍時期。對區塊鏈的治理主要體現在隱私保護、區塊鏈安全等方面。
區塊鏈項目均在積極探索隱私保護方案,隱私保護手段日趨多樣化。對于區塊鏈上數據的隱私保護,已陸續有數據加密授權、私有數據、賬本隔離、零知識證明以及安全多方計算等解決方案。對于智能合約業務數據的隱私保護,也有同態加密、零知識證明、安全多方計算等技術應用落地。對于區塊鏈上交易信息的隱私保護,目前已有混幣、環簽名、機密交易等方案。
區塊鏈安全方面,主要是從網絡通信、賬本數據、智能合約、密碼算法及硬件等方面入手,多措并舉強化安全保障。在網絡通信安全保障上,可通過節點認證機制、數據分片及賬本隔離等技術,減少經由網絡協議漏洞發起的攻擊威脅。在賬本數據安全方面,數據校驗、數據歸檔以及容災備份等方案可用于保證上鏈過程中各節點數據的一致性和可用性。形式化驗證技術和代碼審計手段可有效降低由智能合約漏洞導致的安全事件發生概率等。
“區塊鏈+治理”還面臨挑戰
盡管區塊鏈在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中可發揮重要作用,“區塊鏈+治理”主要還面臨三方面挑戰。
一是分布式網絡帶來的挑戰。區塊鏈底層網絡可能跨越地區、國家的邊界
熱點: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