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7|瀏覽:266
11月1日下午,香港證監會正式下發《規定》表示,投資者對于透過基金及香港的無牌交易平臺接觸虛擬資產的興趣越來越大,但投資虛擬資產也帶來重大風險。為應對這些風險,證監會正在制定虛擬資產投資組合管理公司及基金分銷商的監管標準指引,并探索對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營運者的監管框架。
根據《規定》,持牌的投資組合管理公司如果有意投資虛擬資產,不論這些虛擬資產是否構成“證券”或“期貨合約”,都應受證監會的監察。而如果投資者經不受規管的交易平臺買賣虛擬資產或投資由不受規管的投資組合管理公司所管理的虛擬資產投資組合,便不會享有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所提供的保障。
香港金丘區塊鏈研究院院長洪蜀寧認為,香港證監會對屬于證券或期貨合約定義的虛擬資產有明確監管要求,并對不合規行為進行處置。但對非證券或期貨合約類的虛擬資產,香港政府并未進行監管,只是提出了風險警示。
香港證監會計劃對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進行沙盒監管,即給予平臺特許權,在監管機構控制范圍內測試新產品和服務。香港證監會將與平臺討論監管標準,并觀察其運作情況。如果沙盒期結束后效果良好,香港證監會可能向合格的平臺發放牌照。
此舉意在保護投資者利益。因為根據去年央行等多部委發布的公告,內地禁止代幣發行融資活動,導致交易平臺轉戰海外,而當時監管政策寬松的香港成為這些平臺的聚集地之一。然而,這些交易所仍有很大的風險,投資者的利益得不到保護。
有分析認為,香港證監會的監管措施可能是為內地監管探路的舉措。如果實驗成功,內地可能會采取相似的監管措施來規范虛擬貨幣投資。盡管香港的監管計劃只是沙盒,有很多限制,暫時無法吸引內地大量資金。只有等到沙盒期結束并發放正式牌照時,才能看到真實的效果。同時,即使持有牌照的香港虛擬資產交易平臺也不能直接為境內投資者提供服務。
熱點:虛擬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