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2|瀏覽:239
7月16日上午9時30分,備受關注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鳴鑼開市。
9點30分,首筆全國碳交易已經撮合成功,價格為每噸52.78元,總共成交16萬噸,交易額為790萬元。
10:14,中國碳價格漲幅擴大至10%觸發(fā)交易限制,報52.8元。
關于碳交易,金十數據曾發(fā)布過相關文章解惑,每日經濟新聞也整理了十大疑問并做出解答。
1. 什么是碳交易市場? 答:碳交易市場全稱是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指將碳排放的權利來進行公開交易的市場。
2. 碳交易市場的運行機制是怎樣的? 答:首先,政府確定整體減排目標,采取配額制度,先在一級市場將初始碳排放權分配給納入交易體系的企業(yè),企業(yè)可以在二級市場自由交易這些碳排放權。其次,受到經濟激勵、減排成本相對較低的企業(yè)會率先進行減排,并將多余的碳排放權賣給減排成本相對較高的企業(yè)并獲取額外收益。減排成本較高的企業(yè)則通過購買碳排放權來降低碳排放達標成本。
3. 我國碳交易市場發(fā)展歷程? 答:從2011年10月以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等地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地方試點工作積累經驗。2021年7月15日,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上線交易。
4. 全國碳交易市場架構是怎樣的? 答:全國碳市場建設采用“雙城”模式,即:上海負責交易系統(tǒng)建設,湖北武漢負責登記結算系統(tǒng)建設。
5. 參與者是誰? 答:電力行業(yè)是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先行軍,首批納入發(fā)電行業(yè)重點排放單位共計2225家,約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40%,首個履約周期截至2021年12月31
熱點: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