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0|瀏覽:253
在智能合約時代之后,ERC-20代幣興起,以太坊成為2017年資產大爆發的主戰場。盡管這件事有利有弊,但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利大于弊。早期的基礎為以太坊提供了豐富的資產和流動性,并且逐漸成為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主要平臺。然而,隨著以太坊上交易量的增加,交易效率和成本也大幅上升,以太坊的擴容問題迫在眉睫。ETH2.0被視為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它相當于拓寬了橋梁的寬度,而Layer2的擴容方案則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相當于在以太坊旁邊架起一座新的橋梁。
ETH2.0是以太坊生態系統的計劃之一,是整個以太坊進程的第四個階段。總的來看,與ETH1.0相比,ETH2.0是一個質的飛躍。與ETH1.0不同,ETH2.0將包含64個分片來處理鏈上交易,并且共識機制將從工作量證明(POW)轉向權益證明(POS)。ETH1.0的主鏈將成為ETH2.0的第一個分片,也就是說未來將存在64個主鏈,交易處理能力將得到極大提升,同時傳輸容量將增加,交易成本將降低。
ETH2.0的進程分為三個階段:階段0、階段1和階段2。在階段0,以太坊推出了信標鏈,并開始進行POS驗證的測試。在階段0,驗證者可以選擇將ETH1.0的ETH代幣轉移到ETH2.0的信標鏈上進行測試,但需注意這種轉移是單向且無法撤銷的。可以預見,ETH2.0階段0的功能將是不完善的,例如轉賬等功能將不被支持。
Layer2被認為是ETH2.0到來之前最有效的擴容方法之一。總的來說,Layer2的擴容思路是通過鏈下擴容,將以太坊Layer1的計算和操作轉移到鏈下進行,從而減少主鏈的工作壓力,提高其效率。從理論上看,Layer2具有“無限擴容”的特性,通過增加計算能力顯著提高交易處理效率。然而,用戶在使用Layer2方案進行交易時,需要將資產從Layer1轉移到Layer2,交易結束后,如果想將資產用于其他用途,則需要將其從Layer2提取到Layer1。
目前,Layer2方案主要分為幾大陣營,包括側鏈、Plasma、Rollup和Validum。其中Rollup方案被認為最有前景,細化后可分為OptimisticRollup(多輪交互的ArbitrumRollup)、ZKRollup、zkPorter和starknet等幾個Layer2方案。
目前,zkTube主網即將上線,并且一些DeFi協議如Uniswap、Bancor、DODO和Sushiswap等表示將遷移到zkTube,錢包應用如Imtoken也宣布將支持。盡管Layer2在擴容方面具有優勢,但不同的Layer2方案因設計不同存在弊端。例如,ZKRollup不支持智能合約,相對于Plasma,其GAS費用較高。然而,ZKRollup將資金從Layer2提取到Layer1只需幾分鐘,并且享有與Layer1主鏈相同的安全性;OptimisticRollup支持智能合約,但與Plasma類似,資產從Layer2提取到Layer1可能需要多達1周。
因此,zkTube認識到不同Layer2方案各有優劣,并針對不同特點的DeFi協議進行站隊匹配。在零知識證明的基礎上,zkTube著手開發paytube錢包,建立早期Layer2基礎設施的配套服務,以提供完善的用戶體驗。
以太坊的擴容之路仍在繼續,一方面Layer2方案不斷取得進展,也有多個DeFi協議選擇了不同的Layer2方案,同時ETH2.0的到來即將開啟新的篇章。如以太坊創始人V神所言,“Layer2是目前階段以太坊最好的擴容手段,并且即便ETH2.0到來Layer2也將與其共存。”
來源:資訊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