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6|瀏覽:329
加密貨幣,全球狂熱
經歷2018年的崩盤后,加密貨幣在低利率、財政刺激和疫情政策的助推下如浴火鳳凰般的快速上漲,這讓許多國內的個人投資者紛紛入市尋求新機遇。
根據全球第四大財經網站之一investing.comcoin的數據,截至2021年7月,加密貨幣已經超過6,100種。而這一數據在2015年還只有500(CoinMarketCap的數據)——短短6年,猛增了10倍以上。
比特幣可以看作是加密貨幣市場表現的風向標。比特幣的市值從3,725美元一路飆升至如今超過40,000美元,雖然相比60,000多美元的歷史最高點下降了40%,但其總體的回報率仍超過1000%以上。
當然,大多數投資者沒有在最低位買入,因此實際收益可能沒有這么高。
盡管如此,比特幣的價格走勢仍然成為全球了熱點,推動著投資者向其中繼續投入巨額的資金。
加密貨幣所引發的投資者的興趣、刺激、狂熱和極端市場波動可謂是金融創新的附屬產品。這一點與歷史上的顛覆性創新相似,比如,1840年代的火車,1890年代的自行車、1940年代的電腦和1990年代的互聯網。
與以往的技術革命相似,狂飆突進的牛市也會吸引不法分子的詐騙、欺詐和誤導性廣告。
有時,大量資本涌入尚有缺陷的加密貨幣的項目,它們的失敗可能會給更廣泛的金融體系帶來系統性的風險。
金融監管的影響
由于加密貨幣具有去中心化性質,不設置參與障礙,因此僅依靠某一政府或金融機構不可能單方面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