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3|瀏覽:333
這兩個通知一經發布,立即引發了幣圈的震動。當天,虛擬貨幣全部暴跌,比特幣和以太坊在幾個小時內下跌近10%。多家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宣布停止在中國大陸的業務。火幣表示,在年底之前將清退中國內地用戶。幣核和BiONE等平臺選擇直接停止運營。
新政策的立即效果如此顯著的原因在于它釋放了兩個重要信號。首先,將建立多維度、多層次的風險防范和處置體系。對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活動的監管不再是單獨某個部門的責任,而是多個部門綜合協作。金融管理部門、網信部門、電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將共同合作,從切斷支付渠道、依法處置相關網站和移動應用程序、加強相關市場主體登記和廣告管理等方面采取綜合施策,全面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監管的“天羅地網”正在不斷加強。
其次,明確虛擬貨幣及其相關業務活動為非法金融活動。包括虛擬貨幣兌換、做市、中介等業務活動都被界定為非法金融活動;向中國境內居民提供服務的境外交易所也被歸類為非法金融活動;普通人參與虛擬貨幣投資交易活動也面臨法律風險。這意味著幣圈不再是法外之地,利用虛擬貨幣進行非法交易的“灰色空間”正日益縮小。
綜上所述,虛擬貨幣的監管已經從側重某一環節上升到了頂層設計,全面掌控虛擬貨幣炒作風險的監管框架正在逐步形成,我國已經進入了常態化監管虛擬貨幣的新階段。
事實上,我國一直以來對虛擬貨幣的監管保持高壓態勢。尤其是今年以來,央行等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確了虛擬貨幣不具備法定貨幣地位,禁止金融機構參與和開展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清理取締國內的虛擬貨幣交易和代幣發行融資平臺,取得了積極成效。
之所以對虛擬貨幣采取重拳打擊,是因為相關投機炒作活動存在巨大的風險。虛擬貨幣具有高度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的特點,容易滋生賭博、非法集資、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同時,虛擬貨幣還存在洗錢、資產轉移等問題,擾亂經濟金融秩序,給國家金融監管體系帶來挑戰。
盡管在嚴厲的監管壓力下,國內的首次代幣發行(ICO)幾乎被清除,挖礦活動也停滯不前,但由于虛擬貨幣造富神話的吸引力,相關交易炒作活動依然難以杜絕,虛擬貨幣的大幅波動和復蘇的現象時有發生。此次監管部門的重磅打擊再次表明了“一錘到底”的決心和態度:對虛擬貨幣的打壓不是一時的,更多的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正在制定中。
因此,虛擬貨幣炒作時代將謝幕。那些仍然堅持比特幣信仰,期待通過加入幣圈來一夜暴富的人,可以結束了;那些仍在觀望的“賭徒”,在地下持續挖礦,不斷轉移交易到海外的人,也可以完全放棄掙扎。在全面、無死角的嚴格監管下,虛擬貨幣炒作這一過山車將開往終點。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