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3|瀏覽:364
自2009年比特幣面世以來,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投資行為及經濟活動迅速風靡全球。目前,全球虛擬貨幣總市值已經突破2萬億美元。我國是虛擬貨幣投資的活躍國家。由于傳統監管手段的局限性,虛擬貨幣帶來的稅收流失風險問題值得深入研究探討。
首先,需要全面厘清虛擬貨幣行業涉稅數據。早在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明令禁止交易平臺在我國境內開展“法定貨幣與代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禁令出臺后,一些境內交易平臺選擇了“出?!?,以“海外機構”的形式,向國內用戶提供相關交易服務,并逐步形成以幣安、火幣、歐易為龍頭的交易所行業。近年來,虛擬貨幣市場火爆,相關平臺的交易額迅猛增長。根據估算,頭部交易所的現貨及衍生品24小時總交易額甚至超過萬億元,接近A股市場的單日交易額。2021年9月24日,央行等十部委再次發布《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明確規定“境外虛擬貨幣交易所通過互聯網向我國境內居民提供服務同樣屬于非法金融活動”。按照我國稅法,境外交易所向我國境內居民提供的服務需要繳納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印花稅等稅費。除了交易所行業,其他相關行業的稅收規模也有待進一步厘清。
其次,需要建立稅收監管整體框架。盡管我國對虛擬貨幣的非法金融活動進行了嚴格限制,但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在全球范圍內的交易很難在短時間內消失,未來發展的方向也無法確定。從稅收角度來看,對于國內企業和居民參與虛擬貨幣的境內外交易,我國應加強部門協作與國際多邊監管合作,重點防范資金違規跨境流出和利用虛擬貨幣在境內外避稅。同時,我國應完善相關財產申報登記機制,對持有大量虛擬貨幣的用戶進行實名登記與動態追蹤。在罰沒收繳、重組并購、破產清算等司法領域,要對虛擬貨幣的處置方式予以明確,避免國家稅款流失。此外,稅務部門應當與央行、金融監管、市場監管、公安司法等部門聯動,嚴厲打擊虛擬貨幣用于地下經濟、走私、洗錢、逃稅等非法行為。
最后,需要推動稅收征管技術的升級。由于虛擬貨幣普遍使用了區塊鏈技術,傳統技術難以追蹤和監管鏈上的相關經濟活動。區塊鏈技術具備分布式、加密化、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點,與稅收征管的要求高度契合。為強化虛擬貨幣稅收征管,我們應全面探索區塊鏈技術在稅收征管中的應用。在金稅四期工程與智慧稅務建設中,研究和應用加密算法、分布式賬本、智能合約等技術將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婁底市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