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2|瀏覽:269
數幣文化福利,您領了嗎?日前,深圳啟動了“匯文化,惠深活”數字人民幣文化惠購活動,發放總額達2500萬元的紅包。市民可以在購書、觀影、旅游、賞演、看展等五大文化消費場景無門檻使用數幣文惠券進行支付。
繼各區陸續發放數幣紅包后,深圳首次在全市范圍內發放數字人民幣紅包,標志著數字人民幣深圳試點再上新臺階。數幣文惠券參與度更廣、涉及面更多、應用場景更復雜,既是一次實戰價值很高的壓力測試和練兵演習,也是一場生動有趣的“創新擴散”,能夠有力推動數幣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發放數幣文惠券的意義不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面。疫情對文化消費市場造成了很大影響,政府推出定向消費券,刺激市民進行線下文化消費,有利于形成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消費者新的文化消費習慣。這不僅能夠重振文化市場信心,加快文化行業的復蘇,還能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鼓勵形成全民閱讀、終身學習等良好社會氛圍。
將數字人民幣引入文化消費補貼體系,政府引導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務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也能夠更充分、更高效地釋放刺激文化消費的政策效能。與傳統消費券相比,使用數字人民幣可以節約大量印刷成本和行政成本,數字人民幣紅包的流通過程也大大縮短,還能降低疫情風險。同時,數字貨幣的流通是可追溯的,這為政府提供了實施精準政策并進行全程監督的可能性。可以說,數字貨幣技術和文化優惠券一起“滾雪球”,不僅改變了政府公共服務流程,同時釋放出了成倍的經濟效益和巨大的社會效益。
搭乘數字貨幣的快車,更多公共服務極速直達將成為常態。數字人民幣具有對公應用的天然優勢,可以突破傳統電子支付主要集中在小額消費支付領域的現狀,引入數字人民幣技術在政務服務、民生服務、供應鏈服務等領域具有很大的潛力。深圳作為最早試水數字人民幣的城市,也是最具有創新DNA的城市,要積極擴展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場景,特別要注重推動數字貨幣技術賦能公共服務高質量供給的創新實踐,提高社會運行效率、降低系統風險、改變生活方式,為支撐中國數字經濟向更高水平發展做出更多深圳智慧的貢獻。
來源:百度 作者:圳論
熱點:數字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