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瀏覽:263
今天的元宇宙熱潮,讓我想起了昨天的區塊鏈熱,讓人趨之若鶩,恨怕晚了趕不上分一杯熱羹。
2018年正是區塊鏈大熱之年,孫不二當時正在北京一家金融公司當副總裁,也被裹挾于滾滾熱潮之中。
記得當時北京有一場區塊鏈大會,邀請了北京各屆有點名氣的人士,孫不二有幸受邀其中。現場是高級酒店,美女簇擁,可想像到區塊鏈馬上要帶給你的成功享受。
這場大會是由深圳的一家區塊鏈公司舉辦,號稱要用區塊鏈技術顛覆整個視頻行業,他們給出的方案是:你可以一邊看視頻,一邊為區塊鏈挖礦……
我對那家公司在場的老總印象深刻,他手腕上晃著一串蜜蠟,明顯要比我手腕上的這串要大,同為油膩的中年人,人家的油性顯然比我要足,這讓我慚愧不已。
前幾天我刷抖音時忽然刷到了這位老總,他已經變身為美食專家了,在抖音上教人做菜了,果然不會區塊鏈的老總不是好廚師啊!
但當天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溜達到酒店的門口,看見一位大媽正向另一位大媽布道,我聽到她慷慨激揚的聲音在空氣中激蕩:”跟著我干區塊鏈吧,咱們是要賺全世界的錢!“
街道大媽都要做區塊鏈的2018過去了,幾年下來,區塊鏈只剩一地雞毛。我當初幾個在公司業務上注明區塊鏈的朋友,又悄悄把這幾個字抹下去了,跟P2P一樣,今天你再說你是做區塊鏈的,容易被人當成騙子。
區塊鏈為什么會冰火兩重天?其實很簡單,這本來就是一項還不成熟的技術,但被心急火燎的人類捧上了天。
到今天,區塊鏈技術只在虛擬幣上展示了應用價值,而且也就是成功了一個比特幣,其他連以太坊都算不上成功。更遑論其他的應用?
為什么會這樣?那些四處宣傳區塊鏈不可篡改人卻不告訴你一個基本事實。區塊鏈的所謂不可篡改是需要在一個共識機制的生態里實現。什么叫“生態”?就是得有很多很多的人在共同使用。如果沒有足夠多的人來參與,形成生態,區區幾個區塊談什么不可篡改?
在比特幣的生態系統里,防篡改的機制并不依賴于密碼學,而是靠它的長期共識鏈。意思是在整個區塊鏈中只有大家達成長期共識的鏈者是真實有效的。如果有人接入惡意的區塊,試圖篡改破壞整鏈形成分叉時,在生態中的其他人會遲早識別它,并將它拋棄。接入長期共識鏈最常見的方法是等6個確認,即一條區塊鏈經過6次交易,人們就會識別出真偽,從而接入正確的長期共識鏈。
所以,如果沒有多人共識的生態系統,區塊鏈技術起不到作用。那這個“生態”可不是哪家想形成就能形成的。比特幣形成自己的生態系統是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后期再做幣的為什么就成不了,難在哪兒?是技術嗎?不是!就是再難形成一個生態,沒有人想和你一起玩。
今天的元宇宙和昨天的區塊鏈一樣,它的形成也需要形成生態圈,即得有好多好多的個人來一起玩,才能形成這個元宇宙,不是你采用了什么技術就形成了元宇宙。
Facbook變臉“Meta”要做的是一個生態圈,那是小扎的大野心。而我們周圍,看到是用元宇宙的概念圈錢。
并且今天講元宇宙課的這撥人,就是昨天講區塊鏈的那幫專家們。
作者簡介
孫長夫:
上世紀詩人、作家;
本世紀成為:
高級金融分析師;
互聯網架構師;
吉林省干部管理學院客座教授;
中國干部管理科學研究院互聯網+
產業促進委員會副秘書長;
曾供職于都市報;
先后于《新文化報》、《東亞經貿新聞》
歷任社會新聞部主任;采訪中心主任、編委、總編助理;
后離職創業于私募資本與互聯網
歷任“百納投資”總經理;
“玫瑰資本”副總裁;
現任“合器互聯”CEO;
來源: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