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9|瀏覽:289
小編:記得 來源:幣世界
今天是博物館日,博物館一直扮演著時代記錄者的角色。比特幣從誕生到現在已經十余年,雖然無法比擬擁有百年歷史的股市,但是十年間,伴隨著比特幣和區塊鏈發展的不同階段,極客、礦工、投機者與小白不斷涌入,留下暴富、神話、騙局、信仰、革命等關鍵詞。
在幣圈“博物館”也有不少有故事的“老物件”。在博物館日,我們一起來回顧下這些幣圈“老物件”帶來的故事吧。
第一本數字貨幣白皮書---比特幣白皮書 2008年10月31日,中本聰在他所在的密碼學郵件群組中發布了比特幣白皮書——《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比特幣自此誕生。
白皮書就是解釋加密貨幣中使用的目的和技術的文檔,通常一個加密貨幣通過使用白皮書幫助人們了解它所提供的內容,同時也是投資人了解一個項目的重要信息渠道,所以一個白皮書水平也影響著人們對于它的信心。
簡單來說,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行業里,白皮書等價于標準的融資演講稿,某種程度上來說,白皮書在這個新興市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一筆公開的比特幣與實物交易---披薩 從2009年1月3日中本聰挖出了比特幣創世區塊后,比特幣一直只是在小眾人群了解和傳播,還沒有實現其自身的價值。
直到2010年5月22日,比特幣愛好者“LaszloHanyecz”用10000個比特幣買了一張價值25美元的披薩優惠券。這是第一筆公開的比特幣與實物交易,比特幣有了自己的價格,一個比特幣價值0.3美分。
這一天也成了比特幣歷史上有名“比特幣披薩日”。比特幣你將如何紀念呢?會買個披薩嗎?
第一家數字資產交易所---Bitcoinmarket.com 比特幣誕生后,除了挖礦之外,在早期獲得比特幣的唯一方法是在論壇或IRC(一般稱為互聯網中繼聊天)上進行交易。這種方式不僅交易時間較長,同時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
2010年3月,第一個數字資產交易所---Bitcoinmarket.com上線。但由于缺乏流動性和交易深度,成立不久便銷聲匿跡,但是Bitcoinmarket.com開啟了幣圈交易所1.0運營時代。
2011年6月9日,中國第一家比特幣交易所比特幣中國(BTCChina)開業。其創始人楊林科,把Bitcoin第一次被翻譯成中文比特幣。2013年,中國比特幣交易進入黃金時代,交易所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中國壟斷了全球90%以上的比特幣交易。而今,如果說三大所是交易所2.0,那么以58COIN為代表的指數型交易所堪稱是3.0版本,前浪引路,后浪奔涌,何其恢宏。
第一代高性能礦機---ASIC礦機 中本聰打造比特神馬s9礦機幣的時候,設計的是使用電腦(包括家用電腦)來挖礦,主要依靠CPU去計算。但是隨著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價值越來越高,挖礦成為了一個產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挖礦難度也不斷提升,于是就開始比拼硬件。
2012年7月,科大少年班的天才烤貓(Friedcat蔣信予)在論壇上宣稱自己能造出ASIC礦機(芯片)。就挖礦算力來說,ASIC可以比同時代的CPU、GPU高出幾萬倍甚至更多。
2013年年初,休學的北航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