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6|瀏覽:251
(1)某一條均線成為股價可靠支撐線,那么,當某個階段股價有效跌破該均線后,再度反抽到該均線時大多會止升回跌。
(2)某一條均線成為股價階段性壓力線,那么,當隨后階段股價有效升越該均線后,再度反抽到該均線時大多會止跌回升。公眾號關注:博森科技小蝶。
(3)某一階段若一批股票依托某一條或一組均線拉起上攻行情,緊隨其后若很多各股都形成了這種態(tài)勢,則大勢可能仍將向上,而類似形態(tài)各股的買點機會也比較可信,并具有可操作性。
(4)大周期循環(huán)中,若歷史上某一條或一組均線與股票共振的買點形態(tài)又在目前大面積出現(xiàn),那么,大勢仍將可能繼續(xù)向上,而各股形態(tài)的機會也比較可信,并具有可操作性。
上述均線規(guī)則在目前大勢向上各股分化輪動的背景下,是比較適用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只要靈活運用舉一反三,不難在實戰(zhàn)中找到具有規(guī)律性波動特點的各股,并穩(wěn)準地把握其機會。
其實,其他指標的運用也是同樣道理。比如本人經常用到的MACD指標,這是一個及時并能夠超前反映股價即將變盤轉向的工具。但大家在應用方法上出了問題,所以常常是不得要領甚至作反了。
多么簡單的一個方法和道理,人們卻不能悟透。所以,在大家要超越自己眼里和腦海里有如死的教條的技術分析,那些理論的教條,有些甚至是看似合理卻違背規(guī)律的“經典”。
其實,一切都是活的,固定是相對的,變化是絕對的。用死的教條僵化地去審視活靈活現(xiàn)千姿百態(tài)的股價波動,當然就看不到活的股性,注定要碰壁的。這不單是均線分析、MACD分析,而且是一切技術分析都應該避免的。惟此,技術分析才能用活,才能抓住技術分析活的靈魂,技術分析才能真正發(fā)揮用武之地。公眾號關注:博森科技小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