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2|瀏覽:275
元宇宙、NFT(即“非同質化代幣”)火爆之后,“數字藏品”也開始受到關注。最近,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一家名為“唯一藝術”的數字藏品交易平臺因不發貨也不退款的問題遭到用戶投訴。對此,平臺方回應稱,截至3月10日,近6000筆故障訂單已經全部退款。
一些支付機構停止合作
北京商報記者測試了“唯一藝術”官網的數字藏品購買流程。在兩次遭遇訂單取消、支付失敗后,記者以15.6元購買了一份“萌虎迎春”。購買過程中需要使用支付寶掃碼付款。
此外,根據“唯一藝術”官網的信息,用戶還可以使用寶付支付進行“錢包”充值后進行交易。
3月10日下午,記者發現“唯一藝術”官網已經無法打開,頁面顯示正在升級系統。對于解決問題的進展,3月10日,“唯一藝術”方面回應稱,由于公司服務器遭到嚴重的網絡攻擊,導致系統故障,總共產生了5921筆故障訂單,目前已經全部完成退款。
對于支付問題,平臺表示采用第三方清算的方式,目前與恒信通和寶付支付合作。平臺不會留存用戶的資金,都在第三方支付機構中。關于是否與支付寶合作,平臺負責人表示以回應為準。
支付行業分析人士表示,該平臺與支付機構合作符合正常的支付流程,但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并不代表該平臺的合規交易。支付機構按照協議與商戶進行結算。此外,數字藏品交易平臺接入支付機構需要確認是否符合代收付運營的范圍。
記者向寶付支付求證,該公司表示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對商戶進行審核,并對商戶進行全流程風控管理。
根據工商信息,支付寶在2021年終止了對“唯藝(杭州)數字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的支付服務?,F在,“唯一藝術”更換了公司主體,并通過其他機構接入支付服務。支付寶對待這類商戶終止支付服務時,會保持同等標準。
界定數字藏品的屬性并加強監管
自2021年以來,海外的NFT作品因天價交易而炙手可熱,國內的NFT交易平臺也應運而生。然而,關于NFT是否屬于加密貨幣范疇,以及NFT涉及的炒作和洗錢犯罪等問題,國內市場對于NFT交易一直存在爭議。
在這種背景下,各類平臺開始強調“數字藏品”概念,突出使用區塊鏈技術對特定虛擬作品進行標識。為了規避數字藏品的金融屬性,國內涉足這一領域的互聯網公司對其二次交易進行了嚴格限制,只允許收藏。而“唯一藝術”等平臺則允許用戶在平臺上直接寄售購買的數字藏品。
歐科云鏈研究院的高級研究員蔣照生解釋道,國內的數字藏品和國外的NFT在技術邏輯上并沒有本質區別。因此,數字藏品交易平臺的出現也引發了爭議。在2021年底,一些主打“NFT”和“加密藝術”的交易平臺因未取得法定許可證件或牌照,進行相關經營活動而遭到微信封禁。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有全國政協委員提出加強數字藏品版權保護,并強調對數字藏品發行和交易平臺進行有效監管。易觀分析的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指出,數字藏品確實處于灰色地帶,因此需要首先界定其屬性,并確定是否按照金融或電商的方式進行管理,然后出臺相應的監管規定。但無論如何,這類業務都需要建立相應的消費者資金保護機制,防止資金被機構隨意扣押或挪用。
蔣照生指出,盡管數字藏品領域仍存在投機炒作現象,但數字藏品行業有其存在和發展的實際價值和意義。為了長期健康發展,數字藏品行業不僅需要改變名字,還需要進行實質性的轉變,探索適合中國實際和合規要求的發展之路。
北京商報記者岳品瑜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