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30|瀏覽:268
自2021年以來,元宇宙的概念開始迅速流行起來。對于元宇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這并沒有影響大家對元宇宙的關注程度持續增加。元宇宙的興起并非偶然,它不僅是科技巨頭早就有意打造的方向,也體現了各種前沿科技融合創新的新趨勢。盡管元宇宙存在著模糊性和不確定性,但它帶來的潛在變革影響值得我們關注。換句話說,人們對元宇宙的關注并不僅僅是想象力的體現,更是尋找下一個機遇風口的動力。
布萊特·金預言了Bank4.0時代將“沒有銀行,但(銀行)無處不在”的時代。也許當時人們對他的話感到驚訝,但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浪潮改變著人類經濟和社會的方方面面,我們可以不出門就能在線上購物、訂餐、開會、上課。紙幣和銀行卡是否隨身攜帶已經不再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大部分銀行業務都可以在線上辦理。銀行服務已經可以隨時隨地使用,這些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逐漸感受到Bank4.0時代已經悄然降臨。而元宇宙的爆發給正在快速數字化轉型的銀行業增加了助力。當前,業界正在不斷推進智慧網點、未來銀行、場景金融、開放銀行、虛擬客服、數字員工等創新探索。元宇宙給我們展示了更多未來的可能性。那么,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數字世界中,銀行業又能從元宇宙中獲得哪些新的啟發呢?
首先,是關于技術創新的啟發。元宇宙是一個數字新世界,可以說是技術的集大成者。支撐元宇宙的力量來自于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5G等前沿科技,這些正是業界近年來爭相發力攻關的重點領域。元宇宙的興起提醒了銀行業,要進一步加強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才能打開數字新世界的大門。
其次,是關于技術應用的啟發。為了滿足人類更高的需求,元宇宙將場景建設提升到新的水平,體現了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進一步融合的趨勢。扎克伯格將Facebook更名為Meta,并宣布進軍元宇宙,他預測道:“元宇宙可以成為你工作、學習、生活的一部分”。技術的發展讓人類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銀行業需要對未來的場景升級保持敏感。未來銀行的商業模式和服務形態離不開平臺化和交互方式的改變。虛擬服務、虛擬數字員工和數字資產將成為銀行創造未來的重要抓手。銀行用戶對于資金的需求是高頻的,但對直接的銀行服務需求是低頻的。銀行如果想要在未來“無處不在”,就應該融入到高頻場景中,使自己在未來的虛擬世界中不被遺漏。
最后,是關于戰略轉型的啟發。一方面,銀行業需要“以變制變”。在數字化時代,銀行的經營理念、組織架構、業務流程、營銷思路乃至表現方式和表達方式都將發生轉變。這種深層次的變革需要戰略思維和勇氣,將數字元素融入金融服務的全流程,將數字思維貫穿業務運營的全鏈條。另一方面,銀行業要“以不變應萬變”。無論技術和環境如何變化,銀行的初心要始終服務實體經濟,銀行業合規經營和守住風險底線的原則是不能變的。元宇宙并不是法外之地,數字世界的發展對個人隱私保護、數字資產安全和數字治理秩序等領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既要警惕炒作元宇宙概念的新陷阱,也要防范元宇宙相關項目的各種風險。
新的技術、新的趨勢、新的服務,我們正處在一個充滿各種變化的新時代。在各種新變量的影響下,許多傳統商業有了從線性增長到指數增長的新機會,同時也有許多新興行業具備了顛覆未來的新機遇。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意識到,只有積極擁抱變化,才能應對不斷增長的不確定因素。有人說,元宇宙是數字世界的詩與遠方。面對新的賽道,我們需要既有前瞻性的規劃,又要保持識別真偽的能力。元宇宙帶給銀行業的不僅僅是想象力,更是數字轉型的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