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30|瀏覽:251
可穿戴設備大部分人都不陌生,很多人也都會佩戴。目前主要的形態還是基于手表來展開,其實可穿戴設備遠不止手表這樣一種形態。
基于智能手表形態的可穿戴設備,主要有兩個技術方向:
一種是以醫療監測為主的方向,比如蘋果智能手表,它的目標不在于手表本身或者運動數據的監測,而是要成為監測人體生命體征的入口。
另一種則是基于定位跟蹤或者運動數據、睡眠情況的監測,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可穿戴設備產業的進展并不樂觀,進展比較緩慢。
根據在美國心臟病學院年度科學會議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可穿戴設備對膚色較深的人測量心率的準確度可能較低。這項研究匯集了多項研究的數據,專門研究膚色對可穿戴設備心率數據的影響。
研究人員表示,人們需要意識到,對于膚色較深的人來說,使用這些設備時心率數據的準確性存在一些限制,應該對結果持謹慎態度。這個問題的核心原因在于心電傳感器本身和使用了基于白膚色或黃膚色的算法模型。
當前可穿戴設備的心率檢測一般是通過照射手腕,檢測被光線吸收的程度來測量心率和節律。更多的光線被吸收表示有更多血液流經皮膚下的靜脈。然而,深色皮膚和淺色皮膚的算法模型是有差異的。針對淺色膚色構建的算法模型在深色皮膚中效果會較差,因為黑色素會吸收光線。不僅心率監測有差異,用于測量血液中氧氣含量的脈搏血氧儀對膚色較深的人也不太理想。
從技術本身來看,技術是中立的,沒有膚色歧視。但從商業實際上看,低成本、高效益是商業的本質,容易忽視較小用戶群體的深色膚色人群。但隨著這個問題的提出和可穿戴設備的普及,相信這個問題將會得到解決。至少從技術層面來說,并沒有實質性的困難,只是一個投入產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