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4|瀏覽:248
今年,高校畢業生的規模和增幅均創歷史新高。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22年,應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1076萬,同比增加167萬。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力資源,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的參與者和奮斗者。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強化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支持幫助學生們邁好走向社會的第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一直是中國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以來,各項就業優先政策提質加力。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出,大力拓寬就業渠道,通過穩市場主體來穩就業,增強創業帶動就業。財稅、金融等政策都要圍繞就業優先實施,加大對企業穩崗擴崗的支持力度。4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特困行業,在二季度實施暫緩繳納養老保險費,并將已實施的階段性緩繳失業和工傷保險費政策范圍擴大至上述5個行業。同時,加大失業保險支持穩崗和培訓力度,提高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允許地方再拿出4%的失業保險基金結余用于職業技能培訓,并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暫時無法正常經營的中小微企業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
應當看到,在國外地緣政治沖突及國內多點、散發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中國經濟環境復雜性、不確定性增加,工業和服務業經濟均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經濟恢復態勢趨緩,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任務更加繁重。為此,堅持針對畢業生不同時段的求職需求,相關部門應當協同發力,共同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
首先,拓展就業創業渠道。積極運用穩就業、減稅降費、支持復工復產等政策,支持市場主體恢復增長。開拓政策性崗位,挖掘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和衛生防疫、醫療健康、生活服務等領域中小微企業潛力,合理安排調整用工資源。做好大學生應征入伍工作,擴大畢業生應征入伍數量。適度增加研究生招生計劃,穩妥做好普通高校專升本工作。繼續做好“三支一扶”“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農村義務教育特崗教師計劃”,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創業。完善基層就業優惠政策,在掛職鍛煉、人才流動等方面加大激勵力度。加大城鄉社區治理、醫療衛生、科研助理等基層崗位開發。健全就業統計監督核查機制,全域推廣網上簽約,確保數據真實。
其次,科學設置高校學科及專業。建立高校專業人才需求預警機制,科學預測未來產業發展對人才需求的總量和結構性變化,根據預測適當調整高校學科專業招生規模,更加注重對未來人才需求量大和結構難以匹配的專業設置,更好滿足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產業調整和人才需求。同時,要根據經濟產業特別是新興行業發展的需求,引導高校進行專業結構、課程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進一步使畢業生的知識、能力、素質與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需求更加匹配。
第三,加強就業服務和培訓。啟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行動,進校園、進企業、進園區開展政策宣傳活動,為高校畢業生量身定制就業創業政策口袋書,利用線上形式為其解讀政策,推送就業崗位,開展就業指導。加快建設“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平臺”,推進招聘和求職信息開放共享。創新服務模式,定時舉辦直播招聘,集中發布就業崗位,高校畢業生通過手機可以看直播、投簡歷、視頻面試、網上簽約。完善線下招聘形式,舉辦區域性、行業性、專業性特色招聘。調動企業培訓積極性,搭建實習見習、職業體驗平臺,開展就業適應性培訓、崗前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建立實名制臺賬,及時納入服務體系,因人施策制定幫扶方案,提供“一對一”服務。
最后,引導畢業生形成理性預期。指導高校建強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從思政、職業規劃和就業心理等方面加強教育,引導畢業生將個人成長成才同國家需要、社會需求緊密結合。進一步加大校企對接,按照企業需求開展崗前知識和技能培訓,提升畢業生職業素養和人崗適配度。加強職業指導課程設置,指導學生科學規劃職業生涯,形成理性的就業預期。廣泛宣傳城鄉基層、生產一線就業畢業生以及創業創新畢業生先進典型,激勵高校畢業生自強自立、就業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