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3|瀏覽:275
圖片說明: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小標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預計明顯反彈
從第二季度以來,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持續增長,許多地方重大項目開始開工。根據“基建通大數據平臺”的數據顯示,4月15日至29日,全國有24個重大項目開始動工,總投資約為1300億元。
國盛證券分析師何亞軒表示:“政府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定調,意味著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已經從僅僅這一行業的空間有望進一步擴大。預計各個部門將加快推出配套措施,持續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支持力度?!蓖瑯樱薪鸸镜难袌笳J為,基礎設施建設在政府重要計劃中的地位提升,將有助于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的提升。另外,隨著疫情得到緩解,再加上近期的利好政策出臺,可實現基礎設施實物投資在今年回補一定程度的預期。中信證券聯席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自上而下的政策變化將推動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融資更加順暢。在政府對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支持穩增長的背景下,預計全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將達到10%。
小標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
除了短期對經濟增長的穩定作用之外,作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將在中長期內優化經濟結構方面發揮作用。
興業證券研究報告估計,2022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將達到1.74萬億元,同比增速將達到11.54%,明顯快于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增速,這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預計2022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將在0.16至0.53個百分點之間。
目前,各地已經明確了2022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施工圖”,包括5G基站、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正在穩步推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產業司副司長孫偉近日介紹,今年第一季度,國內新建了8.1萬個5G基站,總規模超過150.6萬個;新增的千兆網絡端口達到54.9萬個,總量已達到841萬個,足夠覆蓋3億個家庭。
另外,東部數算工程也成為今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推動力。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國10個國家級數據中心集群中,已經開工了25個新項目,拉動各個方面的投資超過1900億元。其中,西部地區的投資增長了6倍。預計在“十四五”期間,大數據中心的投資將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增長,累計帶動各個方面的投資超過3萬億元。
針對下一步如何促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將進一步放寬準入領域,降低投資門檻,讓社會資本充分發揮作用;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創新金融工具,拓寬融資渠道;加快相關領域的改革,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為了防止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沖突和重復建設,業內人士建議根據各個地區和行業的特點,統籌規劃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區域和行業布局。
小標題:專項債發揮全面作用
為了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加速,資金方面也將采取措施。專家認為,重點是有效地使用專項債資金。今年1至4月,專項債發行進度明顯快于往年,發行前提特征明顯,對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長有積極作用。
財政部此前表示,截至3月底,各地已經發行了約1.25萬億元的新增專項債,已發行額度占到了提前下達額度的86%。
Wind數據顯示,4月份各地新增專項債發行約1038億元,這意味著“提前批”的額度已經發行超過了90%。
從投資方面來看,大部分“提前批”的專項債資金都被有針對性地投向了基礎設施建設相關領域。財政部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已發行的專項債中,支持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的資金達到4157億元,交通基礎設施資金達到2316億元,社會事業資金達到2251億元,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為2016億元,農林水利資金達到1004億元,生態環保資金達到468億元,能源、城鄉冷鏈等物流基礎設施資金達到251億元。
從4月份的數據來看,據中泰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周岳的統計,新增專項債主要投向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設,比例分別為34.8%、20.2%和15.7%。
展望未來,周岳預計,根據政策的要求和歷史經驗判斷,新增專項債將在6月份形成發行高峰,剩余額度將主要在7月和8月完成發行。結合目前已經公布的5月份發行計劃,預計5月份將發行新增專項債5000億元,6月份將發行新增專項債8500億元。
此外,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認為,為了保持較高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需要進一步加強配套資金的支持,拓寬中長期的融資渠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