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2|瀏覽:276
這些數據反映出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特別是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企業和個人貸款利率普遍回落,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較低;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是重要的宏觀經濟推動力,對這些領域的貸款保持快速增長;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面臨較大壓力,普惠金融領域的貸款保持較快增長,幫助紓困并穩定市場;綠色貸款和科創貸款也表現良好。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季度企業的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增加較多,而中長期貸款增加較少,這表明當前企業的有效信貸需求不足。
信貸其規模和結構對經濟增長影響至關重要。據不完全統計,二季度以來,至少有15家上市銀行接待了包括基金、券商和險資在內的多類機構進行調研,總計36次,其中信貸投放相關問題備受關注。
疫情對江浙滬地區的部分行業產生了一定影響。江陰銀行表示,一方面加強了風險排查和監測,及時發現和化解風險隱患,防止新增業務領域的風險;另一方面,嚴格執行貸款風險分類標準,充分暴露風險,確保信貸質量。張家港行表示,由于疫情導致信貸需求下降,采取防疫封控政策的地區,貸款投放以防守為主,二季度將加大對存量客戶的走訪力度,提升客戶經理綜合能力,優化信貸投放結構,為后續的貸款投放做好準備。
南京銀行在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全年計劃投放約1500億元貸款,一季度已完成800多億元。下三個季度的重點是調整結構,加大對小微企業貸款和零售貸款的支持。同時,還將加大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鄉村振興以及票據和普惠金融的支持。預計今年貸款投放將完成1500億元以上,可能超過這個數字。
明明表示,四月份以來,政府已推出4400億元的再貸款工具,用于支持科技創新、交通物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普惠養老等領域。這將為重要的民生和疫情恢復領域提供充足的支持,并通過信貸投放引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考慮到一季度住戶貸款表現不佳,未來金融機構可能會積極促進個人消費,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推動作用。
溫彬認為,從貨幣政策和信貸支持的角度來看,將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在重點行業領域和薄弱環節,進一步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支持,并優化信貸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