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8|瀏覽:361
首先,區塊鏈領域所需的人才儲備十分不足。自中本聰于2008年10月撰寫關于區塊鏈的論文起,至他于2009年1月3日創建第一個區塊鏈,僅12年時間。沒有任何一項技術能像區塊鏈一樣,如此快速地引起全球范圍內的關注。根據領英(LinkedIn)等網站的報告,在過去幾年中,特別是2018年,許多國家對區塊鏈人才的需求呈井噴式增長。企業招募區塊鏈人才的職務,出現了2000%,最高可達3500%的增長。然而,招聘需求上升的同時,能夠滿足要求的區塊鏈人才卻非常少。國家研究機構報告顯示,中國真正擁有區塊鏈開發和相關技能的人才非常稀缺,僅占總需求量的7%。美國的情況也是如此,區塊鏈開發工作者的工資也高得驚人。Paysa研究員工薪酬信息公司的數據表明:美國區塊鏈開發者的平均工資是95545美元,最高收入者的平均工資約14萬美元,區塊鏈開發人員躋身所有專業領域中薪酬最高的開發人員之列。美國媒體甚至用“史詩級的短缺”來形容區塊鏈人才荒。
其次,目前區塊鏈的應用太淺,甚至存在用偏、用錯的可能。對于區塊鏈技術,目前很多企業和組織,仍希望將該技術與現有的生產和服務模式相結合使用。去年7月,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一份報告顯示,75%的受訪企業正在投資區塊鏈技術,主要是希望能保證信息的可追溯性、數據不會被侵蝕、保護網絡安全,從這些方面來增強現有生產和服務的競爭力。但對于利用區塊鏈創造新的生產和服務商業模式,97%的企業都把它排在倒數第一或倒數第二位。
最后,對區塊鏈技術帶來的社會影響認識不夠深刻。區塊鏈技術不僅僅是一種技術,它可能對政治、社會和經濟學基本理論產生深刻影響。美國和歐洲有許多學術會議辯論的主題都是:區塊鏈是一種技術,還是一種哲學?盡管區塊鏈無疑是一種技術,但它帶來的改變卻與過去大相徑庭。區塊鏈技術創立的初衷,是因為人們對目前世界上的商業機構、金融機構存在的數據不透明、中心化、不民主和腐敗等問題不滿。因此,區塊鏈網絡的去中心化、公開透明、完全基于規則、沒有腐敗的特點值得人們深思和重視。
從根本上看,區塊鏈技術的治理理念和現有政府、企業或組織的治理理念相反甚至不同。有人認為,中本聰的理想,以及區塊鏈背后的理想,本身帶有烏托邦性質。由區塊鏈技術引發的政治學和政治影響該如何發展,當然依賴人類的設計。但如果僅依靠區塊鏈技術本身,那么它所帶來的結果有利于開創社會新局面,還是有害于治理社會,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
區塊鏈被認為可能是與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相似的重大技術之一,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也將非常重要。有人甚至認為,區塊鏈可能比過去歷史上任何技術都帶來更大的社會影響。那么,我們該如何應對區塊鏈的這些歷史性挑戰呢?這不是任何個人可以給出答案的。首先需要覺醒,看清問題,這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隨后,需要集聚多方面的力量,深入研究,尋找應對的方案。區塊鏈是人類發明的技術,像其他技術一樣,應該發揚技術優勢、控制其負面影響,讓它造福人類。這是當今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作者是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交通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