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5|瀏覽:299
P2P網絡最常見的使用場景是在互聯網上共享文件。與C/S結構不同的是,P2P網絡中存儲著同一份文件的多個節點可以同時協作下載,使下載速度更快。這與C/S結構中文件來源節點的帶寬限制不同,P2P網絡可以更好地利用其他對等節點的帶寬。
由于大部分共享的文件是流行音樂和電影,P2P網絡常常存在版權侵犯問題。在一個純粹的P2P網絡中,數據可以隨意復制,但資產顯然是不可以隨意復制存在多個副本的。比特幣通過特殊的技術保證了數據不會隨意復制、不存在多個副本的問題。
比特幣網絡實現了分散化的特征,其交易廣播通過泛洪算法來實現,經過設計令同一筆交易不會無限制地在網絡中廣播。比特幣體系包含隨機性,所以在達成共識時,不是實時一致的而是從大概率上保證最終一致性,從而提高了系統的魯棒性。同時,比特幣采用了獎勵的概念和適當的共識機制,使得人們更有動力誠實記賬,保障了交易的安全性。
要想在P2P網絡中實現數據的保護,同樣也可以加密數據并設計相應的激勵機制、共識機制和節點選擇機制來實現。
然而,以P2P不可替代性的特性為基礎的公鏈技術面對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可擴展性。隨著節點數量的增加,區塊鏈在性能上變得越來越弱,這也是公鏈競爭中需要攻克的難關。社會需要更加深思關于分權所帶來的社會正義的代價,以共同努力實現讓每一個人和自己生活更好的目標。
熱點: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