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2|瀏覽:266
在很多人眼中,Web3.0不過是資本市場吹捧起來的概念而已。但如果一味地將Web3.0與資本市場深度綁定,未免有些太過簡單和武斷了。
近期,業內最受關注的莫過于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發布的文章《Web3.0:漸行漸近的新一代互聯網》,此文的出現也被市場認為是Web3.0在中國發展的積極信號。
在文章中,姚前指出,Web3.0是基于分布式賬本技術、密碼學技術實現價值點對點傳遞的“安全可信的價值互聯網”,同時也是綜合了5G、邊緣計算、AI、虛擬現實技術的“立體的智能全息互聯網”。
在姚前看來,Web3.0將能有效解決現有的Web2.0生態中存在的“壟斷”、“隱私保護缺失”、“算法作惡”等問題。
這其中提到的幾大關鍵詞,正是近幾年中國互聯網生態的關注焦點。
Web3.0浪潮下,隱私計算再度迎來風口
2020年以來,我國陸續推出了《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以期最大限度保障互聯網用戶的數據權益。
除了國家層面的監管,還需要強大的技術手段一定程度上也預示了其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空間。
其中,隱私計算作為解決數據隱私問題的關鍵技術,正在成為Web3.0的剛需存在。
在Web3.0時代,用戶將傾向于用更徹底的方式保護個人數據隱私,從而引發數據所有權和價值的轉移。而隱私計算通過同態加密、多方安全計算、可信執行環境等技術,可以保證數據在使用過程中可用不可見。
值得關注的是,隱私保護是多方面的。隨著Web3.0中應用的去中心化、鏈上數據可查的情況下,用戶行為、產生的數據乃至應用協議亦需得到隱私保護。
因此,隱私計算提供的數據保護可涉及多個層面,如:基礎區塊鏈平臺隱私保護、存儲數據隱私(分布式存儲)、用戶私鑰管理、匿名協議等多方面。
在隱私計算巨大的市場潛力下,越來越多的頭部風投機構和開發者入場隱私賽道。2021年下半年以來,在Web3.0的隱私賽道下,各種項目的角逐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