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2|瀏覽:306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行業所消耗的能源比整個國家還多,而不單單是區塊鏈行業。盡管比特幣是全球最大的區塊鏈系統,但其能源需求仍低于相對較小的銅和鋅等挖礦業。更具體地說,比特幣的年總能耗還不到全球住宅空調單元的需求,甚至不及蘋果、谷歌和亞馬遜等全球數據中心的能源需求。
當然,這并不代表區塊鏈和NFT就不會對環境產生影響。但是,在適當的背景下,很多批評NFT的人的道德說教似乎不太合理。
其次,容易出現光學不一致的問題。當我們考慮我們所使用的各種技術時,我們往往只考慮特定的、局部的因素。我們會思考上個月加了多少汽油、一天用了多少電,而不會想到每輛車、每棟房子的能源消耗。因此,我們在考慮每個問題時都使用相對較短的時間框架。
然而,對于區塊鏈技術來說,情況正好相反。人們往往沒能正確考慮本地規模的技術能源消耗,而是抱怨“比特幣每年需要這么多能源”。龐大的數字使人們產生恐慌。這種看待事情的方式最終會讓人產生不公平和有偏見的看法,因為區塊鏈技術并不僅限于NFT應用。如果我們想真正理解NFT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我們需要知道NFT交易使用了多少能量。
然而,事情并不是說起來那么容易做起來那么簡單。過去的研究人員試圖把區塊鏈和NFT單筆交易的影響聯系起來,他們提出了一些善意但被誤導的研究,以研究比特幣單筆交易所需的能量為例。但是,這些研究存在很大的問題。
去年秋季,倫敦大學學院區塊鏈技術中心的研究員胡安·伊格納西奧·依班娜與同事發表了一份《區塊鏈共識機制的能源足跡超出工作證明》的報告。這是同類研究中唯一一項對各種區塊鏈能源消耗的比較研究。在接受采訪時,Juan概述了之前研究的問題。他解釋道:為了發送一筆比特幣交易,你需要消耗一個中等大小的房子三個月所需的電量。這些是不完美的類比,因為比特幣交易并不是挖礦交易。事實上,它們是在開采區塊并且塊內有許多交易。如果一個區塊沒有填滿,你添加的每筆額外交易并不需要花費能源。這意味著,以前的論點通常將每筆NFT交易等同于在區塊鏈上創建一個完整的區塊,這根本不是真正的情況。即使一個區塊中沒有記錄的交易,礦工仍然會繼續工作,因為他們會通過上述加密方式得到激勵。因此,零次NFT交易、十次交易和一整個街區的NFT交易的能量成本是一樣的。由于像Juan和他的同事這樣的研究人員的工作,我們現在能夠開始了解NFT交易是否增加了有意義的碳足跡問題。雖然我們沒有確切的數字,但我們已經知道以前的工作夸大了問題的嚴重性。
最后,我們需要謹慎地出于自己的事業考慮是否通過區塊鏈技術制作作品。在發表意見之前,有必要知道是石油巨頭英國石油公司率先提出個人的碳足跡概念,以轉移環境問題的責任到消費者身上。此外,由于這類言論很容易被大石油公司利用,因此,批評NFT藝術家破壞環境可能會讓自己陷入無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