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3|瀏覽:357
內容 探索歷史波動性 比特幣作為“指數黃金”的地位 在最近 X(以前稱為 Twitter)上的一系列帖子中,富達全球宏觀總監 Jurrien Timmer 公布了一個突破性的比特幣估值模型,該模型可能會重新定義加密貨幣在市場中的地位。 Timmer 的分析深深植根于可追溯到 1700 年的歷史金融數據,它將黃金和白銀等傳統價值儲存手段的價格變化和波動性與新興但快速發展的比特幣進行了比較。
比特幣作為指數黃金:過去我主要從需求角度探索比特幣,研究 S 曲線以生成需求驅動的估值框架。
今天,我將介紹我的供應驅動方法,這是庫存流量 (S2F) 概念的變體。— Jurrien Timmer (@TimmerFidelity) 2024 年 2 月 22 日 探索歷史波動性 Timmer 的分析生動地描繪了如何1970 年后,黃金和白銀的波動模式發生了變化,標志著向法定貨幣體系的過渡。
這個時代見證了這些貴金屬以及最近的比特幣對各種貨幣和通脹制度的動態反應。
相關黃金出局,比特幣入局:投資者預測對沖策略的轉變蒂默工作中的一個關鍵見解是引入“過剩貨幣”作為變量,定義為貨幣供應增長率減去GDP增長率。
這個概念有助于解釋圖表中觀察到的重大價格變動。它顯示了貨幣供應量相對于經濟產出增長的時期波動性和估值的增加。比特幣作為“指數黃金”的地位據《今日美國》報道,蒂默此前定位加密貨幣被稱為“指數黃金”,將其迅速崛起與傳統的價值存儲相提并論。
通過研究過去 150 年法定貨幣的購買力,Timmer 展示了與黃金和白銀的漸進升值相比,比特幣的爆炸性增長。
蒂默一再強調比特幣供應上限的重要性及其在資產估值中的作用,但指出真正的吸引力在于其網絡增長,遵循與其他突破性技術類似的 S 曲線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