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6|瀏覽:259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推廣,我國的數字政務服務能力有了顯著提升。然而,出于安全、隱私等考慮,一些地方的數字政務仍然存在孤島現象。例如,政務大廳雖然搬到了網絡平臺上,但數據卻缺乏互聯互通,因為沒有統一接口,網上服務進度不同步,辦理不同業務時需要反復認證,下載各種平臺軟件。此外,一些業務的關鍵環節仍然依賴線下,群眾仍然需要親自跑腿辦事。為解決這些問題,人們開始關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點。通過將政務上鏈,既可以保障數據流通的安全,消除共享的顧慮,還能搭建多方參與的信任網絡,充當信任中介,釋放政務數據潛能。從這個角度來看,區塊鏈進一步促進了互聯網與政務的深度融合,為數字政務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目前,政務區塊鏈已經應用于數字身份、電子存證、電子票據、產權登記、工商注冊等多個場景。例如,在北京,140個政務服務上了鏈,許多服務只需“最多跑一次”;在深圳,區塊鏈電子證照應用平臺已經整合了100多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政務區塊鏈在企業申請復工復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區塊鏈+政務”的應用不僅為人們提供了便利,而且展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盡管已經有一些落地應用,但整體上,政務區塊鏈仍處于試點階段。首先,區塊鏈應用場景較為復雜,需要解決系統穩定、應用安全等技術難題。由于政務服務涉及的群體龐大,涉及面廣泛,考慮成本、安全等因素,目前只有可供多方共享的高價值數據才具備上鏈的價值。因此,一方面需要突破關鍵技術,提升區塊鏈的性能、效率,確保其安全性和經濟性;另一方面需要深入了解政務場景,找到真正需要上鏈的需求。政務上鏈并不意味著政績上鏈,而應該解決實際的政務服務問題。此外,也不能忽視對區塊鏈安全風險的研究和分析,引導和推動區塊鏈開發者、平臺運營者加強自律,落實安全責任。
更重要的是,要想讓政務區塊鏈發揮作用,各部門、各領域之間的連通仍然是關鍵。當前,“政務上鏈”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規范和引導相對滯后。如果一些政務區塊鏈僅限于某個環節,沒有形成閉環服務以適應業務流程,不僅會產生新的“數據孤島”,還可能導致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在上鏈時,不能簡單地將政務服務搬上去,而應暢通整個應用環節,推動政務區塊鏈的實際落地。因此,有必要加強政務區塊鏈應用的頂層設計,各管理部門、企業等參與者需要通力合作,建立統一的技術標準。
我國在區塊鏈領域擁有良好的基礎,應用場景也較為豐富,但在試點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正視政務區塊鏈應用中的難點,尋找務實的對策,我們有望探索出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新治理模式。相關領導干部也應該了解區塊鏈等新技術的現狀和趨勢,及時更新相關知識,不斷提高治理能力,以實際行動建設好服務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