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1|瀏覽:249
第一階段 前20年,也就是80年代到2000年這二十年,是勞動賺錢的時代,那時候出賣勞動力是可以賺錢的。因為物資貧乏,我自己小時候跟姐姐賣冰棍,五分錢進來,賣一毛五,三倍的毛利,很豐厚了。 那個年代,肯干點的人都能賺錢。很多萬元戶都是跑運輸的,家家戶戶都能賺錢。那個年代,越勤奮,越辛苦,賺錢越多。
第二階段 到了2000年以后,則是靠資產升值的年代。 銀行業不斷地進入貨幣擴張的階段,錢越來越多,最后就往資產泡沫化的方向走。這時候,你發現大量的資產大幅升值,最終的結果就是努力勤奮已經不賺錢了,關鍵是依賴資產升值賺錢。 你再勤奮再努力,不如買一套房子劃算,所以過去十年出現很多所謂的悲劇故事,很多人很勤奮努力的把自己家房子賣了去做實業,頭發熬白,最后終于把自己當年賣掉的房子給買回來了。 這十年你啥事情都不用做,買房子就行了。02年開始計劃買房子的話,差不多到現在基本上都是十倍以上回報,算上五倍杠桿的話,基本上就是五十倍回報。很多人勤奮努力工作一輩子,也沒有這個時候買一套房子賺的錢多,這就是現實。 許多企業家也是如此,其實實業本身并沒有賺太多的錢,但是他們的企業土地產房升值所帶來的盈利,遠超過他們企業的實業利潤。于是最終的結果都表現為資產升值,這個十年如果你不參與到資產升值的邏輯里去,你基本就被拋棄在財富之外了。 這也是為什么過去十年,福布斯排名的首富基本上都房地產商和煤老板等一類人了,當然后者隨著整個十年的結束而崩盤了。總的來說,過去很多牛逼的企業家,并不是他真多牛逼,而是在這個年代加了杠桿帶來買入資產的結果。
第三階段 2010年以后,資產升值的邏輯也不存在了,變成了資本大爆發的年代。從2010年到現在,你只要被資本喜歡上,就會發現賺錢的速度和規模,遠遠大于以前的任何時代。 我們看過去進入阿里和京東的人,很多都是大學剛畢業的孩子,但是趕上了資本爆發的年代順著資本的趨勢,很快就被推起來了。過去幾年,隨便一個互聯網小伙子,一個想法就能拿到幾千萬的估值,就能超過很多干了一輩子的企業家。所以當一個行業起來的時候,跟你的個人能力沒有太大關系,關鍵在于你是否在一個正確的年代做了符合這個年代的事情。 所以,我一直覺得這個年代,賺大錢的人往往不辛苦,辛苦的往往賺不了大錢。這個是非常現實的情況,要學會認識到現實,不要自我催眠。 房地產其實也一樣,一套房子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