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1|瀏覽:248
2020年12月比特幣突破2萬美元后,在近期持續地創造歷史價格新高。
相較2017年,區塊鏈行業生態更加專業化,產業上下游也逐漸“機構化”,尤其是北美地區。截至2020年12月24日,服務于機構客戶的灰度比特幣信托基金托管的比特幣目前近53萬,占總量的2.5%,其規模從年初至今增長了89.58%。早期主要服務其母公司DCG的業務,目前規模擴大到許多“新晉”的機構投資者,這也是2020年比特幣不斷突破歷史高價后最令人”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
事實上,并不僅僅是2020年,每一輪比特幣價格大幅上漲都伴隨著機構的入場。
2013年末比特幣第一次突破1000美元時,硅谷風投圈便開始高調“入場”,如著名互聯網投資機構UnionSquareVentures的聯合創始人,其曾在2014年初紐約舉行的關于比特幣監管政策的聽證會上,最早提出唱多觀點“比特幣會如互聯網一樣顛覆,并會持續投資”。2017年12月比特幣價格突破19000美元時,全球最大衍生品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率先推出了合規比特幣衍生品交易服務。
可見,數字貨幣行業的“機構化”并不僅是本輪牛市的特點,而是長期趨勢。
所不同的是,前幾次入場機構主要來自風險投資行業,今年的機構則更加多元化。
金融和互聯網巨頭是加速數字貨幣行業“機構化”的兩大先鋒力量。2017年不同的買方扎堆,而今年市場中除了常見機構買方,例如對沖基金、風險投資,還出現了更多的機構賣方,包括礦業服務、主流移動支付公司、互聯網券商、傳統做市商等,這些平臺正試圖滿足更大的市場需求。
買方市場的邏輯較為簡單,看好該領域的發展而買入持有。而賣方市場則通過提供相關的服務產生盈利,有較為成熟的商業模式。
機構入場代表著“服務專業化”,一直在社交媒體高調唱多并大量買入比特幣的美國商業智能上市公司MicroStrategy,通過使用Coinbase的機構賣方交易服務,進行拆單算法高頻買入比特幣并不被市場發現。MicroStrategy首席執行官邁克爾·賽勒(Michael Saylor)也曾聲稱,他進行了多達78388筆鏈下交易才買到了21454BTC。Coinbase的服務幫助MicroStrategy省下數百萬美元的成本,隨著比特幣的價格增長,MicroStrategy的初次試水也收益頗豐。
入圈的傳統金融機構到互聯網公司,機構盈利的策略不單一依賴于比特幣幣價的單方面上漲,甚至有部分機構未曾持有過比特幣。如全球最大的衍生品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Globex,當前掌管近14億美金持倉量的期貨合約,然而3年來其并未曾持有并托管1枚真正的比特幣,而是靠收取合約買賣雙方的美元手續費獲利。各類機構的盈利方式從簡單的看好幣價待其上漲,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并對行業產生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