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6|瀏覽:301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比特幣的誕生和比特幣的發行機制。
01比特幣的誕生
比特幣是由中本聰發明的密碼貨幣,比特幣的第一個區塊,同樣是由中本聰挖出來的。中本聰既是比特幣的發明者,又是比特幣最早的礦工。
比特幣誕生有兩個標志性的事件:一個是比特幣白皮書的發布,另一個是比特幣創世區塊被挖出。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聰將比特幣白皮書鏈接發布在密碼朋克郵件小組; 2009年1月3日,在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服務器上,比特幣創世區塊被挖出,這標志著比特幣網絡的正式運行。用人形象地把從白皮書發布,到創世區塊被挖出這段時間比喻為比特幣的十月懷胎,創世區塊被挖出比喻為比特幣的誕生。
中本聰創造比特幣的原因,從刻在創世區塊的那段話上可見一斑。中本聰把當天的《泰晤士報》的頭版標題:“TheTimes03/Jan/2009,Chanclloronbrinkofsecondbailoutforbanks.”刻在比特幣的創世區塊上,暗示各國政府濫發貨幣以及不合理的貨幣政策是導致當時全球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
在全球性金融風暴的時代背景下,中本聰創造了比特幣,開啟了一個影響巨大的社會實驗。
02比特幣和法幣有什么不同
比特幣和各國的法定貨幣最大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上:
法幣發行總量沒有上限限制,比特幣的發行總量是確定的,約為2100萬; 法幣是由中心化的組織——銀行來記賬,而參與比特幣記賬的人員是分布式的礦工群體; 法幣的使用是被各國政府嚴格監管的,而分布式記賬的比特幣能更加自由地流通,只要有網絡就可以自由流通; ……
拿轉賬這個例子來對比法幣和比特幣的不同:
你從銀行賬戶上轉賬100元給張三,你的銀行賬戶會減少100元,張三的賬戶上會增加100元,這個記賬過程是由銀行來完成的。
同樣場景發生在比特幣上,記賬方式就不一樣了。你給張三的“比特幣賬戶”轉1BTC,你的“比特幣賬戶”會減少1BTC,張三的”比特幣賬戶“增加1BTC,這個記賬過程是由分布式的礦工完成記賬的,具體是哪一名礦工記錄這筆轉賬,事先是不確定的。
為什么是這樣呢?這要從比特幣發行、激勵,也就是挖礦機制說起。
03比特幣的發行和挖礦
法幣是以債務的形式增發的,誰能擁有更多債務,誰就可以享受更多的法幣增發紅利。這并不是一個公平的分配方式。比特幣的發行方式又是怎樣的呢,它能否保證發行的公平性呢?
中本聰設計比特幣總量為2100萬枚,如何公平地分發這些比特幣,如何激勵人們來參與比特幣系統的記賬,分布式的記賬方式如何保障賬本的一致性?這些看起來都是問題,天才中本聰設計了很巧妙的方案,使這些問題得到很好解決。
1、挖礦:一個“拋硬幣”的公平游戲
要想獲得比特幣,就要參與挖礦。什么是挖礦呢?挖礦就是不斷地進行哈希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