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4|瀏覽:234
我們投資一個項目,按照通常的邏輯就是看它有沒有價值。我們評價一個項目是否有價值,就是看這個項目有沒有使用場景或者它的使用場景能否產生足夠大的價值。
如果一個項目根本沒有使用場景,我們通常會認為它是傳銷;如果一個項目的使用場景非常有限,我們通常會認為它價值有限。
而我們判斷使用場景時最直接的依據和靈感幾乎都來自我們的日常生活經驗和對傳統投資市場的理解。
而區塊鏈這個生態特殊就特殊在它是個全新的生態,并且這個生態中的邏輯和場景在很多方面和我們日常生活都離得非常遠,甚至和我們的經驗及直覺有著強烈的反差。
絕大多數人早年第一次看到比特幣時,幾乎都認為它是傳銷;這些人中跨越了認知障礙能幸運投資比特幣的少數,后來在第一次看到以太坊時,大多數卻認為以太坊價值不大;這其中再次跨越認知障礙,投資了以太坊的少數中的少數在第一次看到DeFi的流動性挖礦時,幾乎又都認為這純粹是泡沫。
大家看看,哪怕是認知高于普通人早早就進入這個生態的玩家們在遇到新事物時,都會不自覺受到傳統固有思維的影響和限制,更何況認知遠不如他們的圈外人了。
區塊鏈生態的這種特點一方面對所有在這個領域尋寶的投資者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另一方面這種特點也正說明這個生態包含著無數爆發的機會,只要認知迭代得快,先人一步就能在這些項目價格極低時抓住極具潛力的明星項目。
而要能接受這個挑戰,抓住這其中的機會就需要我們大膽突破我們的傳統思維,包容“異端”項目。
我舉三個例子來說說我自己的認知過程:AMPL、NSURE和COVER。
當我第一次看到AMPL這個項目時,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個項目對“貨幣”的處理方式完全超越了常規手法。
在我們的日常認知中,當發生通貨膨脹時,我們每個人手中持有的貨幣量不變,但物價卻變高了,這導致我們手中持有的貨幣購買力下降,我們能買到的東西變少了。與之相反,當發生通貨收縮時,我們手中持有的貨幣量不變,但物價卻變低了,我們能買到的東西變多了。
這是人類社會幾千年來形成的對貨幣的固有認知。
而AMPL卻不同,它希望達到的目的是當通貨發生通貨或收縮時,我們手中持有的貨幣量變化,這種體驗在日常生活中根本不可能發生,但由于區塊鏈技術的奇妙,在這個領域竟然發生了。
對這個項目,如果我們純粹按直覺,很多人會認為它不靠譜,不可能成功,因為人類社會5000年的歷史從來沒出現過這樣的案例,但我認為這個項目值得放手讓它一搏。它最后是否能成功,我目前也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一旦它成功,那將是一個創舉,一個繼比特幣之后的另一大創舉。因此我沒有太多顧慮,投資了這個項目。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寫到當我第一次看到NXM時,對這個項目的印象非常不好,因此怎么都不想投資它,但我非常看好保險這個領域,于是我繼續在這個領域找新項目。
第一個讓我眼睛一亮的項目是NSURE,我最喜歡這個項目的一點是它在白皮書中明確點出NXM的KYC制度是不符合區塊鏈精神的,因此NSURE要走大眾化路線,另外它的運作團隊都是傳統保險的專業人士,項目設計的機制也比較合理,邏輯上能通。
以我當時看到這個項目時的認知,我認為區塊鏈中的保險其運作思路大概率也應該和傳統一樣,因此NSURE這個項目很對我的胃口,我就大膽投了。
接著我看到了COVER。這個項目給我的第一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