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4|瀏覽:243
【要聞拾遺】 恭請看官閱覽三圈(鏈礦幣)要聞先
1.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正在嘗試了解如何應對DeFi的增長和監管挑戰 2.NexusMutual創始人個人地址遭到攻擊,損失超800萬美元 3.任澤平:數字貨幣解決了洗錢風險及監管困難等問題 4.以太坊2.0客戶端執行團隊PrysmaticLabs發布Prysmv1.0.5版本 5.Coinbase報告:Cosmos、Polkadot等是以太坊的最大競爭對手 6.雄安新區區塊鏈底層系統(1.0)12月14日正式發布 7.Mt.Gox14萬枚BTC清償方案將于12月15日提交 8.銀保監會發布《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鼓勵保險與區塊鏈等新技術相融合 9.北京三中院:個人信息泄露交易方式從現實貨幣演進為虛擬貨幣 10.比特幣網絡于12月14日完成新一輪難度調整,相對于上一輪難度降低2.54%,調整至18.67T 11.Balancer通過將AMPL流動性挖礦上限提高至1000萬美元的投票 12.BloccelerateVC籌集1200萬美元以押注企業區塊鏈采用 13.媒體:阿根廷加密貨幣發展迅速多家交易所業績創新高 14.富達CEO:正在建立內外通道促進法幣和加密貨幣進行交易 15.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估計,可能有多美國最大的銀行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估計,可能有多達6000億美元流入比特幣。6000億美元流入比特幣 16.觀點:由于英國脫歐恐慌和英鎊疲軟英國投資者正在投資BTC
【進入正題】 近日【中國證券報】這樣一篇文章引發了金融市場的關注,標題是《周末當頭一棒!全球黃金ETF持倉下降107噸,股市、比特幣蹺蹺板》,其中寫到黃金在疫情期間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光芒正在被比特幣所掩蓋。投資者正蜂擁買入比特幣,可能在較長期內對黃金構成下行壓力。
雖然引用的是摩根大通的報道,但其基本邏輯來自數據支撐,由于黃金的持倉量持續減少,比特幣持續增量并上漲,客觀代表了金流現象。官媒能夠迅速對比特幣市場作出反應,這顯然是大好事。
約自10月份以來,資金從黃金流出,大量流入比特幣基金,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建立加密貨幣的投資倉位,從長期來看這一趨勢必將持續。
如果比特幣可以同黃金形成更為激烈的競爭,那么支撐比特幣長期上漲的潛在動力將十分可觀。他們甚至認為-比特幣在主流投資圈興起,黃金將成為犧牲品。
比特幣到底有多受機構歡迎?如果有持續關注劉哥的日常LEO314191每日要聞拾遺,眾機構大動作想必已周知,我們再一起回顧下吧:
12月10日,美國萬通保險公司(MassMutual)披露已為其普通投資基金購買了價值1億美元的比特幣。順便收購了資管巨頭StoneRidge的加密貨幣子公司紐約數字投資集團(NYDIG)價值500萬美元的股份,方便為萬通互惠的比特幣資產提供托管服務。
截至12月初,MicroStrategy對比特幣的投資規模已超過了7.4億美元。并已計劃向投資者發行價值5.5億美元的五年期優先可轉換無擔保債券,用發行債券所得的資金購買更多的比特幣。
挪威政府養老基金,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現已間接擁有近578枚比特幣。
12月10日,新加坡最大商業銀行星展銀行宣布,將啟動數字交易平臺,為機構投資者及合格投資者打造數字資產代幣接受、交易和托管的生態系統。
這些機構購買比特幣往往是長線,比如灰度比特幣信托于2020年1月成功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注冊。此后持續買入加密貨幣,截至12月12日,灰度信托比特幣持倉量為56.11萬個,市值超過103億美元,占到比特幣流通總量的2.86%,目前一直處于只買不賣、只進不出的狀態。
可以說,機構投資者的加入,讓比特幣的價格處于“更穩定的上升趨勢”之中。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估計,可能有多達6000億美元流入比特幣。這是根據美國,歐洲和日本的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將其資產的百分之一投入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貨幣中。摩根大通(JPMorgan)分析師尼古拉斯·帕尼吉爾佐格魯(NikolaosPanigirtzoglou)寫道,比特幣已為未來幾年不斷增長的機構需求做好了準備。
總之,今年機構對比特幣的態度明顯轉變,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配置比特幣。未來只會有更多的機構加入進來,比特幣也必將從非主流資產變為主流資產之一。
推薦閱讀:如果有一筆閑置資金,黃金和比特幣你會配置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