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2|瀏覽:271
有人則認為,經過最近的宏觀局勢的測試,比特幣并沒有表現出亮眼的「避風港」資產特征,比特幣不是「數字黃金」。
而本文作者則認為,比特幣已經顯現出跟黃金當初類似的價值存儲的跡象,且因為大家的不同看法,這里存在的認知紅利期。當然,投資都有風險,尤其是比特幣的地位并沒有得到完全的認可。機會和風險永遠相伴相隨,慎重做好自己的決策。
原文標題:《比特幣Vs黃金:比特幣真的是新的「避風港」資產嗎?》
作者:MattHougan
譯者:Nahong
比特幣是一種新數字黃金嗎?這是最近很多人心中的問題。
上周末,Barron雜志推出一篇題為《比特幣是安全避風港嗎?》的文章,對比特幣提出懷疑態度。Barron雜志寫到:「本周肯定有資格成為一個資產是否為避險資產的良好測試。阿根廷市場崩潰,美國國債收益曲線反轉(被視為經濟衰退指標),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德國經濟形勢嚴峻等?!?p>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它指出,比特幣在本周下跌了10%。那么,這個等式「比特幣=數字黃金」的論點是不是不靠譜?
不對。比特幣就像黃金...正如上個世紀70年代。
避險資產應該是無聊的。以黃金為例:從1980年以來,黃金的年化收益為2.3%/年。經過通貨膨脹的調整后,年化收益為-0.7%/年。雖然有不少好光景的年份,比如2000年代,但大多數年頭,它只是坐在那里,就像一塊笨拙的巖石,保持其價值。
這沒有什么問題,畢竟,這就是黃金的角色。
比特幣是新的黃金嗎?是的...但它是大約1973年時的黃金。(PhotobyUlrichBaumgartenviaGettyImages)
如果你對財富創造感興趣,歷史表明,你實際上并不想要一種價值存儲,你想要的是新興的價值存儲。也就是說,這種資產具有價值存儲的所有特征,但尚未在投資者中得到廣泛認可。(藍狐筆記注:作者言下之意,就是新興的價值存儲資產才有更多的獲利機會。)
可以通過研究黃金的歷史來知曉這一點。黃金在現代的大部分回報都來自于20世紀70年代。
20世紀70年代:1,365% 20世紀80年代:-22% 20世紀90年代:-28% 2000年代:281% 2010年:50%
當然,20世紀70年代,美國放棄了黃金標準。當時,人們并不知道黃金該往何處去。它會成為一種不受美元束縛的「避險」資產?還是像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說的那樣,成為「野蠻人的遺物」一樣被拋棄?
結果是這個時期黃金價格波動明顯,因為這兩種看法來來回回。有些年份,例如1975年,黃金價值下跌了25%。而有些年份,例如1979年,它飆升了120%。
不僅如此,每天也有波動:1973年,黃金的價格每十天就有一次超過3%的波動。對我來說,這就像是比特幣的故事。(藍狐筆記注:這樣的波動在比特幣領域是小巫見大巫。只有類似,無法同比。)
黃金存在著被扔進歷史垃圾桶的可能性風險,就像當初貝殼和其他被人遺忘的價值存儲資產經歷的那樣,然而,正是這這種風險導致黃金產生波動性和強勁的回報。事實證明,那時黃金實際上繼續成為避風港,回報飆升,更多投資者將黃金作為其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今天比特幣正在發生同樣的過程。
比特幣既是避風港資產又是波動性資產,讓我們習慣它吧。
人們喜歡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