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0|瀏覽:254
2017年的加密貨幣的泡沫揭示了行業的軟肋:情緒化交易,技術上存在難點(類似于可擴容性)以及詐騙盛行等等。
然而由于媒體的合力關注,加密貨幣的這些陳年舊疾突然好了許多。自那時起,閃電網絡等技術的發展引發了業界的興奮情緒。
盡管如此,由于加密貨幣自身的復雜性,業界仍需要對于其可使用性保持高度關注。原因是除了技術的進步以外,與幾年前相比,加密貨幣的體驗性已大有不同了。
何謂可使用性?
可使用性是一個生存必備條件。如果網站很難用,那么用戶會立馬掉頭走掉。
這對于加密貨幣來說是一個道理。如果相關的軟件很難用,大多數人會繼續用傳統金融行業的系統或是依賴中心化交易——繼而失去了去中心化的好處。因此,對于UI設計師以及開發者來說,如何來思考區塊鏈領域的使用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每一項新技術都有一條與其效用緊密相關的學習曲線。一項新技術必須得有用且能用,才能獲得廣泛的應用。
就參考個人電腦吧。初代電腦需要用戶通過命令行來進行交互。命令行界面是非常強大的工具,它有很陡峭的學習曲線。命令行界面上沒有特別與人和物理對象交互有關的東西。用戶需要記憶并且查找每一條命令行并將它們準確輸入。
相反,圖形用戶界面更能簡便使用。類似于點擊并且拖拽,這些最基礎的操作與人們在真實世界如何使用物件更為相似。盡管圖形用戶界面是虛擬的,但是它保留了命令行界面所沒有的那種親切感。今天,大多數的用戶還是依靠圖形用戶界面,它能使人機交互對于廣大受眾更加容易去理解以及操作。
相似的情況是,OpenPGP(良好隱私密碼法)雖然得益于它的加密技術,但是從未吸納廣大的人群。在后斯諾登世界中,有隱私意識的用戶會被類似于Signal這樣的項目所吸引。加密過的的郵件以及Signal短信都發揮著類似的功能,且都用到了端到端的加密技術。
但由于Signal的使用較為簡便,因此會鼓勵對于技術傾向較弱的人群去使用。
像網上銀行那樣“會學習的”
尼爾森將可使用性描述為學習能力、效率、記憶能力、錯誤以及滿意度的綜合體。所有的屬性對用戶的計算機界面體驗都至關重要。只是由于區塊鏈技術相對來說更加陌生和稚嫩,所以其中最重要的屬性應是學習能力吧。
對于學習能力的解釋,尼爾森表示說:“這取決于用戶第一時間接觸到界面設計的時候,能完成最基礎的任務的難易程度。”
眾所周知的,對比特幣持懷疑態度的億萬富翁Mark Cuban,最近評論道:“即使對于無腦者,比特幣的使用也得是便捷的。它得首先做到完全的零摩擦以及通俗易懂,你才能說它是黃金的代替品,具備一定的儲值功能......你得讓它做到零摩擦,外婆們才能使用它。”
但是加密貨幣始終和傳統的金融工具是不一樣的。Andreas Antonopoulos曾描述它是“互聯網上的金錢,貨幣只是區塊鏈的第一層應用。”
2019年8月,Matt Hougan在福布斯上這樣寫道:“我們確實能在第一時間將金錢程序化。你不需要請到律師以及投資銀行的行長,也可以免費用代碼創建任何的合約、信托、實體以及一套金融工具。加密貨幣的這些功能意味著會擾亂(傳統金融世界中)類似于托管、債務發行、衍生品、信托創建、籌資等服務。
加密貨幣的設計目標
最終,開發者以及用戶界面設計師在這個領域的工作變得困難。他們正在大刀闊斧地向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里引進各種各樣的技術,尤其是在財務管理方面。然而,除了技術本身的復雜性之外,還有其它一些重點有助于關注。
首先,為了降低新用戶的入門門檻,開發者以及設計師們需要以提高學習能力為重(尤其是在用戶界面方面)。加密貨幣是需要做到對非技術出身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