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9|瀏覽:247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轉型期,開始從資本投資和出口帶動型增長,過渡到以消費和服務業為重心、以技術為導向的新型發展方式上來。這個轉型任重道遠,但意義重大,它不僅將支持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也會為世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高質量發展不等于是低速增長,在適合的政策支持下,能夠實現質量與速度并存的持續的經濟發展,并給人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前提。高質量發展是個長期目標,達到這個目標需要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避免主要經濟變量出現過度波動。政府應采取合適的財政、貨幣、金融等政策組合,并通過推進結構性改革、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機構效率等方式促進經濟轉型。公共支出應該主要應用在教育、社會保障等最能提高增長潛力和促進包容性增長的方面。
堅持對外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自由貿易使世界受益。貿易自由化也有助于促進市場競爭,帶來公司研發動力和前沿技術的溢出效應。
轉變發展動力、提高生產率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要求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知識和人力資本。在這方面,政府應當進一步健全市場經濟體制、完善法律法規,倡導競爭,加強現代化市場監督監管職能。
完善金融體系、發展服務業是高質量增長的橋梁。中國金融市場還有很大空間豐富金融投資產品,規范金融市場行為,疏通投資者和需要集資的優良企業之間的融資渠道。發展服務業不僅有助于可持續增長,而且有利于創造就業機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推進普惠、包容、綠色增長,提高人民福利,這才是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讓人們共同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尤其是在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的情況下,完善社會保障網絡對于全面提高人民福利水平、實現普惠的高質量增長至關重要。
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需要一個國家堅持不懈的長期努力和務實奮斗。中國更需了解國際經濟特點,把握發展趨勢。世界經濟風起云涌,挑戰中孕育著巨大的發展機會。中國逐漸步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將會為世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作者分別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秘書長和該組織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