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朋友問:“為什么我感覺全世界都想借錢給我?” 我說,這是個好問題。 但是關于貸款話題、揭秘只能點到為止。 不然有人搞偷襲,文章就發不出來了。 現在一些大企業不講武德。 幾億用戶的大企業也要欺負我一個閱讀量只有69的小編。 希望首富們耗子尾汁。 好了,講正文前還有一點要明確:“做放貸這一行,自古就被認為是有原罪的”。 看一下以放貸而聞名的猶太人就知道。 圣經舊約上寫明禁止猶太人對自己人放貸收利息。 而對其它非猶太人就可以。 這是耶穌赤裸裸的保護主義啊。 人們都不喜歡聽到“高利貸”這三個字。 而互聯網最不缺這種找背鍋的小伎巧了。“普惠金融”這個詞,一聽就很好背鍋。 干起來!于是以支付入口為載體,提供支付、理財、消費信貸、保險等一站式金融產品,就叫“普惠金融”。 于是年化利息18%(含超過18%)的小額消費貸款就這么被藏在里邊。 放貸被證明是生命力不衰的行業,存在即合理。 可是當許多玩家開始把30億玩成3000億,市場上需要貸給人們的錢就增加了百倍。 而人們又在“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的幌子下,不自知風險地越貸越多。 整個社會的金融風險就累積起來了。 這也是為什么全世界都想把錢借給我們的原因。 錢被指數級放大,太多了。 需要被我們貸走的錢。 光靠一場場成交金額幾億的直播不夠。 靠每年幾次的購物節萬億剁手金額也不夠。 靠整個社會鼓吹的消費主義還不夠。 總之靠你們自發來貸趕不上我的速度。 于是,逼你貸款的場景到處都是。(場景一,長租公寓) 你想租個房子吧。 到長租公寓一問,一次性要交一年房租,刷卡現金都不要。 一定要簽貸款協議。 很多人簽完協議,貸了一兩年租金。 轉頭這邊長租公寓就暴雷跑路了。 房子沒了,還欠貸款。 房東也慘,租金沒拿幾個月,惹上大麻煩。 本來這種情況下,租客沒有違約行為。 房東應該去找托管的長租公寓扯皮。 但是如果長租公寓一開始就打算卷錢跑路,那么這種行為就是詐騙。 而如果一開始聚攏大量租金是為了集資放貸,則又變成非法集資和詐騙。 這種情況下房東和租客都成了受害者,只能一起抱頭痛哭了。(場景二,技能培訓班) 年輕人想報個培訓班提升自己吧。 學費兩萬八,好家伙。 貸款付的話送內部獨家學習資料(那我不貸呢?)。 不貸款沒有額外贈送的內部學習資料?? 感情我這錢是交給外部的?? 貸款公司才是你們本部??(場景三,醫美貸) 醫美貸套路,不是你想整容了才給你貸款,而是沒有需求也要創造需求。 明明你上招聘網站只是想找個工作,結果這一份高于你預期的好工作出現在你面前。 女老板苦口佛心說你各方面都符合,就是希望形象能再提升一下。 讓你先貸款整容,等你入職以后再給你報銷。 厲害吧,這么做的一切只是為了讓你貸款。 如果你之后還不上貸款,還有“特殊工作”介紹給你。 細細想真的比販賣器官還恐怖(場景四,車貸) 買車,通常需要貸款。 這個水不算太深,就是有個金融手續費賺一下。 車貸利率高的話,貸款公司那邊還有返點。 遇到全款買車的,銷售還真不太高興(場景五,投資詐騙) 投資詐騙要求貸款的,往往是殺豬盤。 除了用感情綁架讓你投入身家外,還要用沉沒成本逼你貸款(場景六,賭博) 我們常說賭騙不分家。 最致命的詐騙套路里常常是“賭中設騙,騙中誘賭”。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