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7|瀏覽:284
對于那些看過華爾街大片《大空頭》的人來說,該片中有一個場景與以太坊交易費用問題非常相似。電影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為背景,講述了華爾街幾位眼光獨到的投資鬼才在2007年美國信貸風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過做空次貸和操縱信用違約互換(CDS)市場而大幅獲益。而現在,以太坊的交易費用已經高得令人望而卻步,讓DeFi的使用成本變得非常高。 在過去一年里,以太坊交易的燃料費用指數級增長。每筆交易的平均費用從最開始的10Gwei暴漲至9月2日的480Gwei,目前回落至82Gwei。這意味著許多以太坊用戶支付的手續費甚至高于交易本身價值。對于散戶來說,支付50美元來執行5美元的交易毫無意義。這也迫使大多數小玩家出局,而只有少數資金雄厚的鯨魚能夠獲利。
高昂的交易費用已經成為加密貨幣世界中的最低入場門檻。要在熱門的“農耕”平臺上進行挖礦,你至少需要幾千美元甚至更多才能獲得很少的收益。而要在傳統市場進行CDS和其他復雜衍生品交易,你需要有足夠的膽識來跨越最低門檻。
國際掉期和衍生品協會(ISDA)成立于1985年,目前有800多個會員,來自56個國家。ISDA主協議旨在為外匯和利率掉期市場創建標準化的大額交易方式。這些市場每天的交易額高達數萬億美元,通常只有銀行、公司和高凈值投資者才能擁有ISDA主協議,類似于在一場售罄的演唱會中擁有一張特殊的后臺通行證。在沒有ISDA的情況下,進行大額交易幾乎不可能。
在某些情況下,對沖基金經理、前投資銀行家和重量級董事總經理可以獲得ISDA主協議,這使他們能夠以個人身份在數十億美元的場外交易中擔當對手方。但這種特權只有金融界的高層才能享受到。對于散戶投資者來說,如果他們在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后決定購買衍生品,他們還有其他方式可以選擇,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最低門檻。
許多基于以太坊的新項目仍在探索合法的現實世界用例,這些用例實際上可以帶來一些非金錢回報。許多開發人員希望使用合法的去中心化區塊鏈來構建合法的產品。因為成本問題而停止在以太坊主網絡上部署去中心化項目只會違背建立以太坊的初衷。此外,它還可能成為影響以太坊采用的一個關鍵因素,其他收費較低的智能合約協議將可能趁機取代。
以太坊的使用成本仍然相對較低,但是如果未來幾年以太坊交易費用繼續上漲,以太坊的“ISDA”門檻將拒絕更多有抱負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