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5|瀏覽:272
然而,市場尚未注意到或者鮮有討論的是,比特幣也許正在挑戰這一現象。過去6個月,BTC在以太坊上的數量從3000個不到增長至今14萬個,年復合增長率達276498%。目前鎖倉價值達16億美元,占比DeFi15%。本文,筆者將詳細描述這一現象,探究其原因和意義。
圖1:DeFi鎖定資金(TVL)增長,來源:DEFIPULSE
數據一覽:DeFi中的比特幣
比特幣擁抱DeFi,現階段主要通過代幣化(TokenlizedBitcoin)和閃電網絡(LightningNetwork)兩種方式。后者是比特幣在支付領域的重要嘗試,由一個基于比特幣的鏈下傳輸網絡組成。在交易過程中,雙方將創建一個支付通道,并應用到哈希時間鎖合約。目前,閃電網絡中鎖定了約1200萬美元的BTC,整體呈現穩步上升的態勢。
相比之下,在以太坊上抵押發行錨定幣,即代幣化是比特幣進入DeFi生態更主要的方式。圖1描繪了2018年以來以太坊上的比特幣錨定幣數量變化。比特幣錨定幣單筆大額涌入以太坊網絡,基本是從今年5月開始。半年時間未到,以太坊的比特幣錨定幣數量上升了57倍,目前達到14.2萬個,價值16.2億美元。14.2萬個是何概念?約占BTC現流通量的0.77%。這一占比盡管還未十分顯著,但已足夠說明比特幣在DeFi領域的互動不容忽視。
圖2:以太坊上的比特幣數量,來源:https://btconethereum.com/
更細致地來看,目前以太坊上的比特幣錨定幣主要有七種,圖2描繪了具體的組成比例。可以看到,WBTC是目前占比最高(74%)的比特幣錨定幣,數量已超過10萬個,其次為renBTC(19%)和HBTC(4%),占比微乎其微的則是TBTC和pBTC。
圖3:以太坊上的比特幣,制圖:Cointelegraph中文
那么,以太坊上數量如此可觀的比特幣都去了哪些地方?以數量最多的WBTC為例,在其目前105132的總供應量中,前15個地址持有超過90%,并且主要都是頭部的DeFi平臺,前5地址分別是:UniswapV2、Aave、Maker、Curve和Compound。這點說明比特幣在DeFi領域已經有大量的借貸,交易或轉賬需求。
圖4:WBTC數量分布,制圖:Cointelegraph中文
比特幣代幣化原理
比特幣代幣化的方式有許多,平臺也不限于只在以太坊網絡上。按照是否需要托管的標準來分類,現存的比特幣錨定幣可分為中心化的和去中心化的兩類,前者需要中心化的托管方來進行抵押發行,因此需要可信的,有強背書的知名機構來完成,后者則通過自動化的鏈上過程實現去信任,但同時也增加了合約安全/技術風險。
具體而言,中心化(須托管)的比特幣錨定幣,以WBTC為例,其發行過程中涉及到客戶、商家、托管方和合約四種角色。流程實際上十分簡單易懂,用戶首先需要遵守KYC/AML條款,將比特幣抵押至例如Coinlist等合作商家。商家接收到比特幣后,將其發送給托管方,托管方通常將比特幣存儲在多簽的冷錢包內,并通過合約發行對應的WBTC。這一過程稱之為挖礦,反之則為銷毀。
圖5:WBTC的產生過程
一些主要的加密交易所也在比特幣的代幣化上進行著嘗試。幣安的BTCB便是其中一個例子,其代幣類型為BEP2,目前在BinanceDEX上可供交易。
去中心化(非托管)的解決方案則完全在鏈上運行,無需任何中間人參與。多數的生成原理和WBTC類似,但執行過程由智能合約或虛擬機來完成。這一類中最受歡迎的例子是renBTC(ERC-20),它通過Ren虛擬機來實現,后者使用分布式的節點網絡來存儲它們。然后根據發送的比特幣數量鑄造ERC-20令牌。除此之外,sBTC和iBTC也是十分有趣的例子,它們均是由SNX代替比特幣抵押產生的合成代幣(synthetictokens)。后者iBTC更為特別的是,它反向跟蹤比特幣的價格,可以視為一種做空比特幣的手段。
比特幣擁抱DeFi的意義
從筆者的觀點來看,比特幣加入DeFi生態是一個尤其值得關注和探討的現象,無論是對比特幣自身或是DeFi生態,都將產生有利的影響,構成雙贏局面。對于比特幣來說,閃電網絡和代幣化將提升其應用程度,加快交易速度,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增強互換性、隱私性方面的功能。尤其是隨著ETH2.0的預期到來,比特幣網絡的擁堵現狀可能得到緩解。而對DeFi生態來說,比特幣的流入意味著其它底層平臺(主要指以太坊)捕獲了部分比特幣